•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天下
  • 9:时事·海外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18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18版:信息披露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暨召开2006年度股东大会的会议通知(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度报告摘要

      §1 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http://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董事孙厉因公出国,未出席本次董事会,特委托王珏董事出席并代为行使表决权。

      1.3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4董事长周纪昌先生,总裁管彤贤先生,财务总监王珏先生,财务部经理宋立先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注: 报告期内公司已经实施了2005年度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方案,总股本发生变化,总股数由154092万股变更为308184万股,故本报告期的每股收益及每股净资产均以新股本308184万股为基数计算,而上年同期的数据以股本154092万股计算,2004年的数据则以102728万股计算。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3 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4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注:1、本公司于2006年3月2日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关问题的批复》(国资产权[2006]195号),并在2006年3月8日召开的振华港机A股市场相关股东会议上通过该股改方案,2006年3月21日公司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同意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批复》(商资批[2006]901号)。据此,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10送2.5股”及相关股份变动事项已获得国资委和商务部批准,2006年3月29日公司股改方案正式实施并顺利复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在A股市场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份,出售数量占振华港机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个月内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得超过股份总数的百分之十。

      2、 依据2005年度股东大会通过的2005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的决议,公司按2005年度末154092万股为基数,每10股送4股红股,用资本公积按每10股转增6股的比例转增股本,增加的股本金额为154092万元,按每股面值1元分为154092万股。截至报告期日,2005年度分红派息已实施完毕,公司总股本由154092万股变更为308184万股。

      4.2 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

      单位:股

      

      

      

      4.3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介绍

      4.3.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不适用

      

      4.3.2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体情况介绍

      (1)法人控股股东情况

      控股股东名称: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周纪昌

      注册资本:1080000万元

      成立日期:2006年10月8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港口、航道、公路、桥梁的建设项目总承包;工程技术研究、咨询;工程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以及相关成套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供应、安装;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冶金、石化、隧道、电力、矿山、水利、市政的建设工程总承包;各种专业船舶的建造总承包;专业船舶、施工机械的租赁及维修;海上拖带、海洋工程的有关专业服务;船舶及港口配套设备的技术咨询服务;进出口业务;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物流业、运输业、酒店业、旅游业的投资与管理。

      (2)法人实际控制人情况

      实际控制人名称: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周纪昌

      注册资本:450,383.41万元

      成立日期:2005年12月8日

      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承包境外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各种专业船舶总承包建造,专业船舶、施工机械的租赁及维修;海上拖带、海洋工程有关专业服务;船舶及港口配套设备的技术咨询服务;承担国内外港口、航道、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包括工程技术经济咨询、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相关成套设备、材料的采购和供应、设备安装);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冶金、石化、隧道、电力、矿山、水利、市政建设工程的总承包;进出口业务;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运输业、酒店业、旅游业的投资与管理。

      4.3.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及报酬情况

      单位:股 币种:人民币

      

      §6 董事会报告

      6.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1)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经营层认真贯彻并落实董事会年初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鼓足干劲,知难而上,圆满完成2006年度生产任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0,83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54,662万元,利润总额171,722万元,净利润为160,247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9%、59%、30%、33%,出口产品约占84%,内销产品约占16%。

      (2)主营业务及其经营状况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从事设计、建造、销售大型港口设备、工程船舶及大型金属结构及其部件、配件;自产起重机租赁业务,销售公司自产产品;可用整机运输专用船从事国际海运;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

      公司是全球集装箱起重机行业的领导者。报告期内国内外市场捷报频传,公司与国内外港口签订了多份大额集装箱起重机械供货合同,产销势头非常旺盛,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1.19%来自于集装箱起重机制造。根据英国权威杂志<>的统计,自1998年起公司产品已连续8年居全球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按2006年的订单统计,公司生产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国际市场份额约为74%,龙门起重机的国际市场份额也超过50%,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报告期内,在管理层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在新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突破,如获得行业瞩目的价值2.5亿美元的美国西岸新标志性建筑———新海湾大桥全部钢构的合同及与伊朗IOEC公司签订价值1.66亿美元的4400T的多功能铺管船供货合同。

      ①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②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地区分部报表中2006年度中国大陆(外销)项下列示金额为本公司出口外销至本公司之子公司-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再由其销售至国内客户的相关主营业务收入。

      ③主要供应商、客户情况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1)资产构成、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分析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分析:

      A.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减少10.28%,主要系本年度公司加大催款力度,应收账款及时回笼,使得应收账款增长幅度小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所致。

      B. 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增加42.55 %,主要系本年度业务量增大使得应收出口退税款大幅增加所致。

      C. 预付账款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增加28.45 %,主要系预付钢材采购款的增加。由于本年度签约项目量大幅增加,公司预计对钢材的需求会增大,为此公司预付了钢材采购款以保证供应商对本公司钢材供给。

      D. 存货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减少34.56%,主要系在制浮吊随着相应的工程的开展,其余额转入已完工尚未结算款所致。

      E. 固定资产净额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增加9.28%,主要系本年度公司新增船只以及长兴岛新建重型码头建设完工后转固所致。

      F. 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增加28.45%,主要系本年度公司新增加的长兴岛基地内域扩建动迁工程以及新增在建船只所致。

      G. 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减少13.81%,主要系本年度公司调整贷款结构,增加长期借款的比重所致。

      H. 应付短期债券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增加4.75%,主要系本年度公司发行的短期融资债券大于本年度偿还的上一年度发行的短期融资债券所致。

      I. 应付账款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减少18.7%,主要系本年度公司应付账款的幅度小于采购材料的幅度所致。

      J.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重比去年增加96.85%,主要系公司长期借款中于未来一年内到期的借款增加及上一年度的长期美元借款到期日临近所致。

      

      分析:

      A. 主营业务收入及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38.66%和35.77%,主要系本公司长兴岛基地部分工程建设完成投产后,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从而使本年度实现销售项目大幅增加所致。

      B. 管理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54.93%,主要系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对研发费用及人员薪筹的投入有大幅的增加所致

      C. 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847.6%,主要原因为①本年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导致汇兑净损失增加;②本年度银行借款的大幅增加及借款利率上调导致利息支出的增加;③ 未到期的远期外汇合同年末公允价值评估确认的损失。

      D. 营业外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220.76%,主要系本年度处置船只的收益所致。

      

      分析:

      A.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93.68%,主要系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同时加大收款力度,经营性现金流入增加幅度较大所致。

      B.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18.44%,主要系报告期内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所致。

      C.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75.13%,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增长,需要增加生产流动资金及扩大基建投入所致。

      D.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增加293.68%,主要系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加快资金回笼所致。

      (4)主要控股公司及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分析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3)经营困难和解决方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中出现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

      ①蓝领工人流动问题。公司六个基地有3万名劳动工人,大多是农民工,农民工不同于产业工人,无长期打算,长期远离家乡,春节和农忙都会造成人员流失。

      ②天气条件恶劣。6-7月连续6次台风影响船舶运行,高温酷暑使得室外结构件箱体内高温达50度,对生产进度均造成一定影响。

      ③公司近年保持高速增长,现有总装场地紧张、前后方土地增加不足,产能、运能等都存在瓶颈。

      ④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特别是人民币的持续坚挺,虽然公司在初始报价时已经有所考虑,但对公司已签订的合同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⑤原材料特别是钢材价格的波动给公司产品成本带来压力。

      面对这些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公司采用如下办法:

      ①面对蓝领劳动工人流动问题,公司从“以人为本”、“建立和谐企业”着眼,以稳定技术工人为主,三方面着手:一是普遍调高工价10%,提高工人待遇;二是继续培养灰领工人,在蓝领层工人中发展三种荣誉称号(质量信得过、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实行荣誉津贴;三是帮助劳动工人安家,建好蓝领工人住宅,以使他们安心工作。

      ②面对天气条件恶劣问题,公司通过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条件来解决,如加强通风设施,夏天冷饮敞开供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等。

      ③面对产能和运能不适应生产高速发展,公司首先在现有的基地不断深入挖潜补足,提高效率,并加快长兴基地后方改造和南通新基地建设,其次计划在2007年再次购置并改造完成2-3艘运输船舶,增加运输能力。

      ④面对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十分重视,一方面公司成立专门的攻关小组,研究采用可能的方法,如:增加美元负债比例、采取套期保值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在报价时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与部分客户签订交货价格与人民币挂钩的供货合同等。

      ⑤面对钢材涨价问题,公司在年初就与供应商签订钢材采购合同,锁定钢材资源和价格,规避因钢材价格上涨而造成的风险,钢材资源和价格的锁定对2006年公司效益的提高起到了保证作用。

      2、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①港口机械行业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没有发生大的逆转。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国际贸易规模继续扩大,而约90%的国际贸易涉及海上运输,伴随集装箱的低成本优势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一般货物海运中的集装箱化率越来越高,目前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全球目前有750个深海与河流港口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在1995至2005年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翻了三倍达到3.98亿TEU,据产业研究机构OneStone Consulting Group 估计,2006—2010年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保持每年平均9.4%的复合增长达到6.25亿TEU。国际集装箱海上运输量大幅增加使得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成为港口建设的重点,直接带动港口机械的强劲采购需求。OneStone Consulting Group 估计,在2006-2010年期间,目前遍布全球85个国家的港口运营当局将有超过260个项目将于港口投资建设,其中购置岸桥的支出更将达到92亿美元。

      公司的主产品――集装箱起重机作为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产业集中度也较高。国际港口运营权现在越来越向少数大型港口运营商集中,2005年前十大港口运营商大约控制了全球57%的国际港口,这些港口运营商通常把自身所管理全部码头的集装箱起重机采购订单打包招标,交由一家制造商生产,只有极少数大型厂商才具备承接这类订单的能力,加之港口机械的设计日趋标准化更有利于大型制造商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根据英国《World Cargo News》杂志的统计,全球只有二十家左右的厂商具备生产能力,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间,前五大厂商获得的岸桥订单总数占全球订单总数的比例上升至91.02%,场桥为86.6%。

      散货装卸机械由于体量较小、门类较多、且价值及技术门槛偏低,主要是同区域内企业竞争。目前,公司基本包揽了国内外的大型装、卸船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巴西淡水河(CRVC)、澳钢联阿赛罗也向公司采购散货机械。在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及按时交货等方面,公司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虽然我们已经是行业的领跑者,但是国际上虎视眈眈的竞争者也没有偃旗息鼓,港口机械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②海上重型机械行业

      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激增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促使向海洋、尤其是深海开发资源成为新趋势。各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在2006年都加大了在深远海开发石油、天然气的工作力度,迅速增加的海上工程作业量要求更多的大型配套设备支持。在此背景之下,国际海洋项目设备租赁、销售市场需求大幅放大,将对包括大型浮吊在内的海上重型机械设备构成较长一段时期的旺盛需求。公司看好海上重型机械市场前景,预计其全球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可望达到每年500亿美元左右。

      海上重型机械由于制造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进入门槛较高,全球有能力生产的厂商不多。目前,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是韩国的三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公司在重型机械制造和导航、定位等识别技术在起重作业中的运用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2006年公司为广州救捞局设计制造了“亚洲第一吊” ———起重量4000吨的全回转大型浮吊,为公司在该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③大型钢结构行业

      由于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及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其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主要可用在桥梁、厂房、闸门、各种大型管道容器、高层建筑和塔轨机构等项目中。国外钢结构占钢材总量的10%左右,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比例更高。集装箱起重机的生产为公司制造高端钢结构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生产技术、焊接工艺等方面具备了制造大型建筑用钢结构的能力。公司定位于生产高端、大型的钢结构,曾为上海东海大桥、韩国的釜山公路桥和仁川二桥等建设项目供应过大型桥梁用钢结构。2006年公司获取了美国西海岸新标志性建筑———新海湾大桥建设的采购合同,打开了国际钢构市场的大门。

      (2)未来发展战略及新年度经营计划

      在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下,公司认真研究市场前景、分析自身优势及面临困难,2007年将进一步落实如下发展战略:

      首先,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企业。观念持续创新,机制不断创新,技术自主创新,继续坚定走勇于创新与敢于实践的路,利用持续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求胜而获得绝对优势和巩固领先地位;

      其次,既往开来,抢抓机遇,走专业化之上的多元化。公司在未来会集中精力把核心业务、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好,完善和推广可提高生产率50%以上、用于21世纪更新换代的先进产品(包括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世界首创可吊双40英尺集装箱的岸桥及可吊三40英尺集装箱的岸桥),并抢占集装箱码头装卸自动化这个新高地,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在夯实主业的基础上,再利用公司在集装箱起重机市场上已确立品牌优势和自身生产设计优势,大力拓宽产业链,进军新市场,开辟一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即抓住集装箱机械、散货装卸船机械、大型钢构、海上重型机械、起重机专用配套件等五个市场,实现公司可持续良性发展。公司新年度的经营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都比2006年度有一定的增长。

      (3)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资金来源情况

      为完成2007年度经营计划,公司亟需填平补缺、扩产增效,生产和经营所需资金主要由公司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短期融资券、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等多种渠道筹集。

      (4)对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①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税收政策风险,

      本公司目前所适用的税收政策为:根据相关税务政策,外销产品适用增值税“免抵退”税收政策,内销产品适应17%的增值税率,若当年出口产值达到总产值70%以上,适用1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将调整为25%,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适用15%的税率,在新税法出台前设立的外资企业可以有五年的过渡期逐步适应新的税负水平。本公司目前尚未能确定在新所得税法下公司所适用的税率水平。

      对策:公司是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公司所从事的集装箱起重机生产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业,应能在一定幅度内继续享受优惠税率。公司还将采取挖潜增效、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等对策减少税收优惠政策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②市场或业务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及产品运输风险。

      公司主导产品岸桥、场桥所需原材料和配件主要包括特种钢材、电动机、电缆、油漆、柴油机和电气控制设备。近年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成本的不确定性。港口机械是公司的主导产品,具有体积大、重量重、单位价值高的特点,运输要求非常高,只能通过全球少数几家拥有万吨级整机运输专用船的公司进行远洋运输。

      对策:为了保证原材料价格及供应数量的稳定,公司加强对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走势的研究,通过与多家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良好关系,并订立锁定钢材价格的合同,以取得优质原材料及配件,有效稳定价格、保证供应数量;为降低公司产品运输的风险,公司已有20艘专业运输船,并计划再进一步购船改造增强运力。

      ③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帐款数额较大的风险和汇率风险

      集装箱起重机生产行业对产品销售一般分阶段结算货款,货款的结算一般滞后于生产,因此行业内厂商普遍垫资生产。随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应收帐款数额有可能会继续增加,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可能影响到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公司产品80%以上外销,公司部分的配件也需要从国外采购,这些国际性的贸易往来多以美元和欧元结算,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汇率的变化,特别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和利润水平。

      对策:公司应收账款数额较大与公司所处的行业惯例和近年增速较大有关,公司将从不断改善收款方式、建立客户动态管理系统、增强应收账款回收的安全性、加大催收力度等措施入手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对于汇率风险,公司一直重视对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和策略的研究,保持与经营外汇业务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并通过在合同中安排有利的结算条款,或在国家金融外汇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运用套期保值等适当的金融工具或手段,控制和锁定汇率风险;同时随着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的不断提升,若发生不可控制的风险时,公司将会考虑通过调整销售价格来减少风险。

      ④技术风险

      本公司所处的港口集装箱起重机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辅以资金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如公司不能持续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则可能面临因技术进步较慢,而丢失现有市场份额的风险。

      对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具备了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公司“新一代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申报专利155项,公司未来仍将继续瞄准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每年将产值的2%投入科研开发,重奖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创造和革新,广泛吸引人才,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选择开发具有良好继承性和扩展性的新产品。

      6.1.1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适用□不适用

      

      6.2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下转D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