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天下
  • 9:时事·海外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金融·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金融·机构
    首家通过重新登记 华宝信托成功换牌
    投资收益飙升拉动国寿盈利增长
    新设八个一级部门 太保人事大调整收官
    大规模资产证券化显著减少流动性
    明确监管职责 强化监管措施和执法手段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提示性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规模资产证券化显著减少流动性
    2007年04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黄蕾

      

      标准普尔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允许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显著减少中国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并且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标普认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难题。

      这篇题目为《通过资产证券化吸收过剩的流动性》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主要通过升息手段来应对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但在中国大部分的流动性是由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入引起的。“升息不但不会减少这部分的流动性,反而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标普相关人士表示。

      标普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扈企平博士表示,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为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提供了另外一条思路。“在当前存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投资者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存款,因此发行证券化产品会减少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规模,也就是吸收流动性。”

      扈企平说,发行资产证券化股票和债券有利于控制货币创造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银行出售自身的信贷资产,投资者则用银行存款来购买证券化产品,这可以看成是货币创造的逆过程。所以,实际上,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给起到一个收缩的作用。

      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并不仅仅是货币供给的问题,它还反映了经济结构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即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相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程度而言还不够发达。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中央银行在继续采用各种调控措施“堵”的同时,还需建立发达的债券市场,提供更多“疏”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