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栏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当心全流通时代的“陷阱”
    市场的选择或让中小户型回潮
    股市活跃对改善融资结构影响巨大
    离退休人员返聘利大于弊
    慈善事业需要 重构诚信基础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结果值得警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活跃对改善融资结构影响巨大
    2007年04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健康稳定的金融运行态势,成为促进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资本市场活跃发展对改善社会融资结构、投资渠道和上市公司质量,分流富裕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发挥出重要作用,又促进了经济和金融业的稳健发展。鉴于目前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影响日益显著,资本市场极可能成为下阶段管理层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重要影响和参考因素。

      □张 望

      

      今年一季度,我国股市震荡上行,股指再创历史新高,成交维持巨量。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健康稳定的金融运行态势,成为促进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资本市场活跃发展对改善社会融资结构、投资渠道和上市公司质量,分流富裕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发挥出重要作用,又促进了经济和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具体来说,目前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中有利资本市场活跃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资金面总体充裕,合规入市资金渠道不断拓宽,保证了资本市场有效资金供给。国内目前存在流动过剩情况,一方面这对金融稳定和投资冲动带来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市场投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大幅度下降,主要分流到资本市场。同时,各类资金合规进入股市的渠道正不断拓宽。市场资金主力之一的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政策正酝酿重大调整,最终实现保险机构在监管框架下,进行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真正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企业年金和QFII进入股市额度将不断扩大。有关方面测算,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年均增加800亿到1000亿元,10年后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将成为市场主力资金的一支新军。今年3月份,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增速创下了历史纪录。有研究显示:3月份A股市场存量资金大幅增加2012亿,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沪深两市的保证金存量上升1400亿,新发股票基金募集611亿。截至3月末,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达到了8661亿,存量保证金达到了8050亿,投资者月新开户数达到了253.5万户,均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

      二是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带动了上市公司质量的加快好转和提高。我国目前经济正处于低通胀和高增长的发展时期,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的动力引擎,未来中国已被公认为中长期全球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地区之一。上市公司一般都是我国行业的骨干和重点企业,是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的客户,发展速度和质量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3月20日,总共38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6年年度报告, 统计显示,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610亿元,税后利润同比增长60.46%。已披露年报公司的税后利润增长率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扭转了去年“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32亿元,同比增长43.8%。有关分析师预测,2007年工业企业利润将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为投资者带来较多的投资机会。

      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初见成效,房地产过热局面得到控制,投资客纷纷离场,而将资金主要转向股市。2006年,在宏观调控的连续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已明显降温,短期炒房者纷纷离场,长期投资者也变得谨慎,只剩下有限的真实住房需求。2006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5%,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今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和5.3%,增幅继续呈现回落态势。以上海为例,商品住房供求关系已开始出现逆转,商品住宅租售量(销售面积与出租面积之和)占供应量(竣工面积与上年空置面积之和)的89.27%。这意味着市场需求开始小于供给,而这种局面将会至少维持数年,供求比约为1∶0.72。2006年,上海房地产投资额1276亿,比前一年上涨2.3%,增长的幅度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全年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是30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了4.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615万平方米,下降8.1% 。

      四是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对经济金融运行影响日益显著,又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更好发展,资本市场与经济金融运行呈现协调发展态势。资本市场发展为改善融资结构、信用风险向银行业积聚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将为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财富效应有利促进国内消费和扩大内需,据有关部门对上证指数与消费增速的分析,去年以来股市投资持续活跃和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速上涨,两者的相关系数逐渐提高;而储蓄存款大量进入股市一定程度上减缓市场流动性过剩压力,有利货币政策传导,有利银行业和金融稳健运行;资本市场发展为大量优质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IPO补充资本金和经营资金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大量优质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发展后劲,也促进我国融资格局的不断改善。

      从未来的情况看,鉴于目前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影响日益显著,资本市场极可能成为下阶段管理层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重要影响和参考因素。一方面资本市场资产价格变化及可能蕴涵的风险将成为央行等部门将密切关注的方面,将会适时出台相应调控政策不断稀释市场泡沫,避免风险堆积;一方面货币政策、重大产业政策和经济调控政策也会兼顾对资本市场影响的承受能力,避免市场大起大落。

      (作者为上海银监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