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方案讨论过程中突然杀出一个“程咬金”。据报道,3月31日,随着一纸协议书送达北京师范大学相关课题组,中国医改最新一套方案,即第七套方案又挤进了原本6名“选手”竞逐的跑道中。
第七套方案主张:患者不需要向医疗机构直接付钱,而是向政府购买医疗保险,政府再依据参保人数购买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只能靠固定医保收入生存,据专家测算,这套方案将为整个医改节省一千亿。不仅如此,第七套还将促使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尽量让“患者不登门或少登门”,而是经常下到社区,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健康问题。因此,这套方案在解决看病贵、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方面的设想,特别引人关注。
但是,多位卫生经济专家针对第七套方案指出,“购买医疗服务”、“引进市场化”等做法会使医疗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卫生行政部门不太习惯的做法,第七套方案的思路推行起来会有很大难度。
尽管我们无法得知所谓“难度”的详细内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民众越有利的医改方案实施难度越大,而对医疗机构等越有利的医改方案就越容易推行。这一点是值得警惕的。倘若有关部门在作选择时,过分考虑医改方案的实施难度,就很难选出一个令民众满意的方案。事实上,第七套医改方案的横空出世本身,就证明了有关部门闭门造车的荒唐。这至少说明此前的六套医改方案,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革新思路。否则,第七套方案的推出也不会引起如此之大的关注。
无论多大的实施难度,只要政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承担更多的责任,就能得以解决。医改方案的难度,归根结底在于资金投入和医疗领域的利益分配方面。而在这两个方面,政府都可以有大作为。医改能否成功,关键是政府财政对医疗领域的投入,倘若投入充足,蹩脚一点的方案也能得到矫正,倘若财政投入不足,再好的方案也无济于事,很难推行。
因此,医改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政府能否加大投入的问题,而目前政府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1990年政府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占24.09%,社会投入占37.95%,个人投入占37.6%。政府投入原本就不足,却依然处于下降轨道中。到2003年,政府投入占到17%,社会投入26.9%,个人投入所占比例为56.1%。从医疗投入占GDP的比例来看,美国是13.9%,而我国只有4.5%,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88位。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就拼命抬高药价,通过对患者的掠夺来弥补财政投入的缺口,这是导致我国看病贵的根本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倘若第七套医改方案能够“为整个医改节省一千亿”,能让国民得到实惠,那么,再大的难度也应该克服,而不应该因为难度而放弃选择。
同时,由于卫生部门在医疗领域存在着利益联系,医改方案的选择不应完全由卫生部门主导,而应通过公示,让国民自己选出他们最满意的方案,然后再经过修改、补充加以完善,这样选出的方案才能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也才能有效避免某一方案因遭到的民众质疑过于强烈而被迫终止的尴尬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