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信息披露
  • 4:焦点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财经要闻
  • 9:观点·评论
  • 10:时事·国内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13:环球财讯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观点·评论
    加快蓝筹股发行节奏 有利于A股市场稳定发展
    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忽略自身因素
    两大挑战直逼国有上市银行
    CPI逼近警戒线与房价有关
    资源税改革应注重节约和补偿
    为什么提醒“见好就收”反而成了“乌鸦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两大挑战直逼国有上市银行
    2007年04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中国国有上市银行在多项业绩高奏凯歌的同时,还需保持头脑的清醒,尤其要注意到年报中一些不容乐观的数字,它昭示着国有银行的发展壮大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和变数。国有上市银行一方面需进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切实提高信贷质量;另一方面,必须加大中间业务的投入力度,创新金融衍生品,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唯如此,才能使国有银行的未来发展在更高层面上取得突破,并真正在强手如林的全球金融业博得一席之地。

      □郭田勇 赵晓玲

      

      工行、中行、建行三家已上市的大型国有银行2006年的经营业绩均已呈现眼前。三份年报公布的财务数据着实喜人:工中建三行的税后净利润分别为498.8亿元、418.92亿元、463.1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高达31.2%、52.38%、18.02%。与此同时,三家银行的资产总额、贷款总额也增长较快,特别是工行资产总额已达7.51万亿元,规模超过汇丰银行,直逼拥有1.88万亿美元资产的花旗银行。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4.05%、13.59%、12.11%,不良贷款率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3.79%、4.04%、3.29%,已接近发达国家银行业3%左右不良贷款率的水平。此外,三家银行在资产回报率、股东权益回报率、成本对收入比率等指标上均有良好表现。

      这些业绩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几家银行在改制和上市之后,募集了大量资本金使得资本充足率得以大大提升,增强了其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股改和上市也使得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获得明显提升,这不仅体现在税后利润的大幅增长,也体现在资产质量的明显改善。

      当然,也要看到,作为与经济运行层面结合最为紧密的行业,国有银行上好业绩的取得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央行在去年四月底的加息中,出于稳定汇率和扩大消费的目的,只提高了贷款利率而存款利率没动,这显然使银行得到了好处,利息收入大为增加。去年以来,资本市场的持续向好,使银行存款活期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有助于税后利润的提高。同时,这也促成了基金、理财、保险等产品的热销,促进了银行在代理类手续费方面的激增。

      因此,在多项业绩高奏凯歌的同时,还需保持头脑的清醒,尤其要注意到年报中一些不容乐观的数字,它昭示着国有银行的发展壮大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和变数。

      首先,国有银行中间业务的比重仍然偏低。三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工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9.14%,建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经营收入比率达到8.95%,中行略高,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18.14%。但从国际水平来看,花旗等20多家国际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重已超过50%。相比之下,我国国有银行中间业务的比重仍然偏低。而且,我国国有银行的中间业务模式单一,结构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简单的、低附加值的传统金融产品,如结算业务、代理业务等。当前,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理财、银行卡、贸易融资、投资咨询管理、私人银行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将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焦点。因此,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开发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产品,进而增加中间业务占比是我国国有银行实现持续增长的要素之一。

      外汇敞口风险是上市国有银行亟须面对的另一问题。三家国有银行均在境外上市,手中持有大量外汇,如何在人民币趋于升值的汇率环境下,最低限度的降低外汇敞口风险成为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严峻考验。以中国银行为例,2006年外汇敞口估值净损失为98.20亿元,而2005年这一损失仅为47.46亿元。值得庆幸的是在外币资金平均收益高于人民币资金平均收益的基础上,表内的外汇敞口头寸利差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汇敞口的估值损失。让我们来实际计算一下,2006年外币债券平均收益为4.75%,本币债券平均收益率为2.35%,两者利差为2.40%,银行表内外汇敞口为853亿美元,利差收入则为20.47亿美元,弥补了外汇敞口的估值损失。但这种弥补在本币与外币利差逐渐收窄的趋势下将势单力薄,难以持续。从长久来看,避免外汇敞口风险的上策是发展金融衍生品,通过期权、掉期等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展锁定汇率风险,这无疑是对国有银行的又一挑战。

      因此,我国国有上市银行一方面需进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切实提高信贷质量;另一方面,必须加大中间业务的投入力度,创新金融衍生品,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唯如此,才能使国有银行的未来发展在更高层面上取得突破,并真正在强手如林的全球金融业博得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