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路演回放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书评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广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聚集效应”太强 推动中心城市房价猛涨
    越调控价越高源于部门利益作怪
    “两税合一”为上市银行卸下竞争包袱
    监管漏洞仍是我国银行软肋
    应该让纳税人有成就感
    高校基本建设应由政府主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监管漏洞仍是我国银行软肋
    2007年04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云力

      

      昨天,国内媒体同时披露了两起令人震惊的大案。一起发生在河北省邯郸市农行,该行金库近5100万元现金被盗走。另一起发生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某银行,工作人员刁某在50天时间内挪用银行2180万元,让男朋友买了1000多万元的彩票。

      5100万元,要装满满6个麻袋,而金库的墙都是约60公分厚的钢板水泥加固的,大门必须两个人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即使这样,金库仍然被盗。出事的农行行长竟然希望通过自查抓到案犯,推迟两天才通知公安部门,致使抓捕良机被错过;在50天时间内挪用银行2180万元资金买彩票,银行竟然迟迟发现不了……

      这些都暴露出我国银行在监管方面的巨大漏洞。我国银行界几乎形成了一种规律,每隔一、两年就会曝出大案,一旦大案出现上上下下立即进行检查并强化监管,使银行保持一段时间的安全和平静。随后,又麻痹大意,大案又接连发生,又是上上下下的检查和监管。这说明,我国银行在监管方面还未能形成靠制度监管的格局,因而难以大案爆发的轮回。

      以挪用巨额资金买彩票的案件为例,倘若有关银行平时管理严格,业务流程执行到位,刁某在挪用资金(且是现金)的行为随时就应该被发现。问题在于,现在,虽然不少银行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但疏于执行,许多制度成了摆设,无法有效地制约员工的行为,也无法有效控制风险和实施监管。

      另一方面,目前,许多银行的分支行权力很大,上级银行对下级银行的监控难度很大,至今未找到有效措施,因而,还必须促使分支行自身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2005年3月,由于大案频发,中国银监会特别强调,对反复发生大案要案,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单位,要从严追究有关高管人员的法律责任。

      问责可以促使银行高管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监管。看来,监管层有必要挥下问责利剑,给银行高管们一个真正的教训,促使他们把流于形式的制度变成人人必须遵守的刚性制度,在日常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方面不敢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