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
  • 7:天下
  • 8:产业公司
  • 9:上市公司
  • 10:专栏
  • 11:专栏
  • 13:信息大全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专栏
    物权乃最基本之人权
    华人何时真正摆脱“受害者”心态
    光凭财富 换不来内心快乐
    假如黄禹锡案发中国
    农民 告别田赋之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假如黄禹锡案发中国
    2007年04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晓晖

      中银国际证券金融分析师

      现居天津

      “汉芯一号”出事了,发明者真是“太有才了”,居然把别国芯片原有的标志磨掉,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标志,就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实在是丢人丢到家了。可事情发生后,很平淡,无人问责,亦无人担责,只是把当事人解聘了事。笔者闻之只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那种后脊梁骨上直冒凉气的寒意。

      一怕“假作真时真亦假”。碰上这种事,就不免对所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打个问号,都是真的么?有多大比例掺了水?也不免要对教授、博导、长江学者们打个问号,有多少是欺世盗名之徒?这样说可能有些过分,即使是“汉芯一号”的当事人,相信也未必就是不学无术之人,但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能不让人愤懑,学术良心哪儿去了?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出家人没有慈悲心、医者没有父母心、公仆没有敬畏心,这个社会还能正常运转吗?学识可以渐增,研究可以深入,但要是良知泯灭了,那么学识还不如没有,有才无德者比无才无德者往往更可恶,因为他们能凭借其才干去为非作歹。如果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知识阶层中有一批人丧失了良知,任意妄为,大国崛起恐怕只是南柯一梦,和谐社会也是一片荒漠而已。

      二怕“关键时刻掉链子”。想起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据说失败的原因是炮弹里没有弹药,而是沙子。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官商勾结,沆瀣一气,从中牟利,不足为奇。但这个事儿放在了海面上两军对垒的时候,结果就非同寻常了:北洋水师大败,耻辱条约签了。我们没有多少知识产权,用着外来的笔记本电脑,打开之后一律是微软的视窗,掏出手机也大多是外国品牌,中国已经无密可保!飞机、导弹、坦克、航母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怎么办?先不要说军事对垒,只在金融、贸易一较量,胜者不战而胜,败者不战而败,而且是惨败,一蹶不振的惨败。如果自主知识产权都是磨掉人家的商标做出来的,关键时刻可就剩下挨打了,到那时候就知道“锅是铁打的”了,晚了!什么事儿就怕“关键时刻掉链子”!

      三怕“司空见惯寻常事”,当初韩国科学“明星”黄禹锡的胚胎干细胞研究造假败露,被首尔地方检察厅起诉,造假者痛哭流涕地向国人道歉,但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而咱们这儿出了事儿,很平静,似乎是“司空见惯寻常事”,几乎是无动于衷,不追究、不问责、不担责、不道歉。大学里一年一度的教学检查和评估,就因为字号和格式的问题,要把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试卷和作业重新涂改甚至重写,忙忙叨叨地糊弄着上边也糊弄着自己,老师们愤怒地抱怨有关部门给自己找了不少事儿,但身为大学教师,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种造假,是“不诚信”。

      究其原因,或许是对于诚信,我们的神经已经麻木,已经习惯了从小贩的“八两秤”那儿买东西;我们习惯了双向收费、跨行查询收费般的欺诈与盘剥;我们习惯了被不诚信笼罩着,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诚信,也被他人的不诚信欺诈着;我们习惯于用一种低档次的标准要求公务员、知识阶层;习惯于一种“忽悠”别人,也被人“忽悠”的生活,还把这种“忽悠”当成“太有才了”;所以我们只能习惯于我们自己造就的一个失范的社会和低标准的生活。

      大国崛起已经初露端倪,但崛起到什么程度,崛起的结果怎样,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诚信度、文明度和精神高度,取决于十几亿国民的道德素质、文明程度和精神力量。“汉芯一号”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大国崛起的软肋在哪里,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