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瓯江经济学名家系列讲座暨首场学术讲演”上,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海闻教授表示,目前的医疗改革不是要一味地把药价降下来,不是把贵变成便宜,而是“谁来承担”的问题。他建议适当提高医生工资,“这并非是要高薪养廉,只需给一个医生一年10万,使其不用为生活操心,从而遏制医疗创收的现象。”
如果海闻教授的理论成立,屡禁不止的医疗创收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然而,这种逻辑却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医疗创收的目的都是为“生活操心”,否则,结论便站不住脚。遗憾的是,恰恰是这个重要的前提存在严重漏洞———许多医疗创收行为并非基于为“生活操心”,因为能够搞医疗创收的人鲜有生活不下去的。
而且,一些医生搞医疗创收的收入也非10万所能打住。据《市场报》报道,“每个进口人工关节价格3万元,回扣估计在6000元到9000元之间”。“大医院骨科主刀医生回扣的衡量标准是一天一万元,是除了心脏介入手术主刀医生外,回扣收入最高的医生”。面对这种巨额回扣,年薪十万又算得了什么?
尽管海闻教授否认给医生年薪十万是“高薪养廉”,但其思路其实与“高薪养廉”并没有实质性区别。我国从早就进行过“高薪养廉”的尝试。在宋朝,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王安石把原因归结为“方今制禄,太抵皆薄”,“方今士大夫所以鲜廉寡耻,其原亦多出于禄赐之不足”,于是,宋朝廷连续数次提高官员俸禄,到宋朝后期官员的俸禄平均下来已是宋初的八倍左右。然而,官员腐败依然严重,最终导致了宋王朝的灭亡。清朝在“高薪养廉”方面做得更彻底,雍正皇帝设立了“养廉银”制度,“养廉银”比官员正常薪水高出最高达20余倍,照样导致了“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结局。
这说明,如果没有制度对官员的行为进行制约,“高薪”也养不了“廉”。事实上,在我国,医生的收入水平是在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之上的。医疗行业在“2005年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中高居第二,一种药品从进价到患者手中,能否加价几倍甚至几十倍,有多少医生清贫到了为“生活操心”的地步?
有人举出新加坡的例子,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才逐步提高公务员工资。因此,新加坡的“廉”并不是“高薪”养出来的,都是制度养出来的。制度加高薪,成为确保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廉洁国家的保障。
目前,我国尚没有严厉的制度能够确保医务人员不收红包,不收回扣,这导致医疗领域腐败盛行,医生回扣得到的收入远远超出其正常工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给医务人员年薪十万,也不足以消除其通过不法手段谋取利益的欲望。我们所应做的是严厉惩处医疗腐败,当医疗腐败能够在制度的力量下淡出人们的视野———至少也应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才能谈“高薪养廉”的话题。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海闻教授还对政府干预市场提出了严厉批评,批评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必须严厉干预市场,打击腐败行为,否则,市场只会更乱。
学者应走出死搬硬套的理论框架,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拿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而不是纸上谈兵,误导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