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D101:信息披露
  • D102:信息披露
  • D103:信息披露
  • D104: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并不能“左右逢源”
    对信息操纵者必须严惩
    规划随意更改是最令人痛心的浪费
    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因素应深入研究
    证券公司为什么青睐 “主管机关工作背景”的人?
    信息公开首先要求信息准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信息操纵者必须严惩
    2007年04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郭凤霞

      

      4月24日,在中国股市上是极其平常的一天,但又是令不少投资者大为吃惊的一天。一大早,一些证券机构的重点客户纷纷收到一条“人民日报明天将发社论”的短信。接着就有一份题为“人民日报社论”的文章在网上迅速传播。正当上证指数在3700点上方高歌猛进之时,这则不胫而走的传言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巨大恐慌,抛盘随即大量涌出,当天股指出现了巨量的宽幅震荡。

      据《深圳商报》记者报道,他们当天即向《人民日报》内部人士进行了核实,该报并没有发表股市社论的打算。该报评论部一位负责接线的女士好像已经接到了很多询问电话,还没听完记者的问题就说:“没有这事,完全是谣传”。那就是说,这是有人故意散布管理层要打压股市的谣言。

      这就令人疑窦丛生,这些人为什么要造谣。从这件事情的起因来看,显然是一班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祭起人民日报社论的大旗,来达到做空股市的目的。本着良好的意愿来分析,是有人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对那些坚持做多、一路持有的投资者发出一份警告。盲目乐观,“大牛不言顶”,风险意识淡薄确实不可为。但如果换个角度来追究,也完全可以看作是空方放出的“烟雾弹”,是希望通过股市震荡和投资者的大量减仓,来骗取部分筹码。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这类新技术手段进行恶搞的案例有增无减,如果说“一个带血的馒头”、“鸟笼山剿匪记”这类恶搞缘起于人们文化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冲撞,仅止于吸引网民的眼球,引发网上广泛争议,那问题不算大,只是浪费一些口水罢了。而现在利用人民日报社论来进行恶搞,让众多股民身陷“八卦阵”中,动摇对股市的信心,从而赔出大量“真金白银”,那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恶搞”了。无论如何,利用网络来造谣惑众,散布流言,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尤其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做空、做多在证券市场上本是十分寻常的投资行为。但借助网络造谣,就值得深究了。更令人不解的是,就在4月23日,中央政治局刚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进一步法制化,要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还没过两天,紧接着就出现了在网络上把谣言造到《人民日报》身上,恶搞“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社论”的事情,这无疑是一种公开的挑战。

      随着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场活跃程度空前提高,如何防范内幕交易也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最近指出,内幕交易和基于内幕交易合谋的市场操纵,是目前证券市场的一种“癌症”。从手段上来看,大致有三种形式:第一是基于交易的股价操纵;第二是信息操纵,通过传播虚假信息散布谣言影响股价;第三是行为操纵,控制信息发布的时间和完整程度来进行内幕交易,这几种操纵行为都直接导致市场效率和公正性受到伤害。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通过网络散布上述谣言,正是属于第二类信息操纵,是一种变相的内幕交易行为。直接受到损害的投资者,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权益的。市场博弈只有建立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之上,竞争才能有序,风险才能可控。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正迎来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市场参与主体和相关各方都应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道德责任和法律意识,共同来珍惜和爱护这一历史性机遇,中国证券市场才能“盛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