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
  • C8:钱沿·故事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5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散户能决定行情趋势吗?
    纳税人 理应有更多知情权
    中国公司治理指数缺少什么
    从无限理性到有限理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公司治理指数缺少什么
    2007年05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高明华

      北京师范大学

      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博导

      为什么不少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看着漂亮,质量却很低,在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规范的时候,实施股票期权会有哪些违规操作的成分,公司成长过程中究竟表现了怎样的社会责任等等,都应该在公司治理评价得到确切反映。如果只有优秀公司排行,公布最差公司排序总有阻力,就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几周前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笔者有幸参加发布会。应该说,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公司治理指数研究成果中,南开大学是做得最好的。这个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学术价值,更在于它的实际价值,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利国利民的,因为这种指数评级对于规范公司治理,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是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在西方国家,公司治理评价在多年之前就开始了,像标准普尔、里昂证券、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会(CalPERS)等机构的公司治理评价,都做得很不错,也很有特色。相对来说,我们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我以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指标设计看,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是从“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六个方面评价,里昂证券是从“管理纪律”、“透明度”、“独立性”、“问责性”、“责任”、“公平性”和“社会责任的认知”七个方面评价,标准普尔则是从“所有权与投资者关系”、“财务透明度与信息披露”、“董事会结构与运作过程”、“财务相关利益者”四个方面评价。可以看到,我们的评价在反映公司治理形式方面比较多,而西方国家的评价反映较多的是公司治理的质量。当然,南开公司治理指数中的不少二、三级指标确实能够揭示出一些公司治理问题,如它指出的公司治理发展趋势,基本反映了中国公司治理的质量,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股票期权”,中国很多企业将它作为长期激励的形式采用和推广,然而,实施股票期权依赖于规范的资本市场,而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很不规范的情况下,实施股票期权便存在很多违规操作的成分,而这一点,在我们现有的公司治理指数中是反映不出来的。再如,市场经济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已经把它视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我们的公司治理评价对此基本上没有反映。再如“信息披露”,在南开的公司治理指数中,该类指数是最高的,有62.76分,而其他指数都在60分以下,都不及格。这与实际的感觉似乎不太吻合。中国人寿在美国上市不久即遭集体诉讼,今年3月,中石油在加拿大又遭集体诉讼,这两大公司在沪深股市是典型的“蓝筹股”,为什么在国外会遭集体诉讼呢?信息披露不实是重要原因。中国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形备而实不至”,看上去很漂亮,但质量却很低,这种情况应该在公司治理评价中有切实的反映。

      其次,从上市公司治理指数排序看,我们看到的只是优秀上市公司的排序,如“公司治理综合指数100佳”、“董事会治理100佳”、“信息披露状况100佳”、“经理层治理100佳”等,却没有相应的最差公司排序。据介绍,南开做了最差排序,但有关政府机构不让公布,担心这些企业破产。我认为,果真如此的话,这是政府机构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难道它只担心这些企业破产,就不顾及广大投资者蒙受损失?美国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会(CalPERS),每年在公司治理项目中都要排列出10大最差绩效公司,这一排序对这些公司提高治理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列入该名单的62家公司的跟踪研究表明,这些公司的股价在CalPERS介入之前的5年内平均股价是标准普尔500强指数的85%,但是在CalPERS介入之后的5年内它的平均股价比标准普尔500强指数还高出了54%,每年对该基金带来1.5亿美元的额外收益。显然,最差排序既有利于公司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当然,发布最差排序,可能会遭到所涉企业的起诉或威胁,2002年中央财大刘姝威教授不就因戳穿“蓝田神话”而遭蓝田公司威胁么?因此,要想做“最差公司”的评价,需要国家法律对评价者的强有力保护,需要培养一种公司治理文化,即让公司认识到,“最差评价”是公司提升治理水平的动力源,评价要客观,只要是依据公开的数据,我想公司即使起诉也不会胜诉。当然,这还要依赖于政府对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强制性”的程度。

      最后,从评价层次上看,现在所做的只是公司层面上的,至今还没有人做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公司治理评价。而里昂证券、标准普尔、美国哈佛大学的拉波塔(La Porta,R.)等,都是从国家和公司两个层面上评价公司治理的。国家层面上的公司治理评价,可以揭示国家公司治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性程度。

      殷切希望我们的公司治理评价能够在上述三方面做些开创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