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指南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国内
    科技风投将引入气候变化领域
    处方药或将列入政府定价范围
    最高法院 完善审判公开制度
    上海土地增值税清算仍未明确时间表
    重庆主城区实现廉租房保障全覆盖
    土地增值税开征 上海二手楼市反应温和
    云南环境恶化呈“立体化”态势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预计9月发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处方药或将列入政府定价范围
    2007年06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1997年以来,我国药品总共降价了23次,但仍有很多人认为看病贵 资料图
      □本报综合报道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刘振秋昨日在作客中国政府网就药品价格问题与网民交流意见时表示,发改委正在研究将处方药列入政府定价范围。

      刘振秋同时否认了今后将不再大规模调整药价的说法,表示药价调整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

      政府定价范围扩大

      刘振秋在回答网友提问时透露,发改委目前正在研究将处方药列入政府定价范围。

      他表示,处方药目前管一块、放一块的方式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即使管住的这块价格降低了,但企业自己定价的药品价格比较虚高。由于药品可替代性较强,这样也会抵消政府降价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研究,准备把政府定价范围调整一下。”

      据介绍,这些年来,为了抑制药价虚高,国家不断加大对药品监管的力度,对列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的药品进行了多次降价。比如抗生素临床用量比较大,价格已连续降低五次。

      同时,被列入政府定价范围的品种逐年增多,过去只有200多种药品由政府管理,到2000年扩大为1500种,2005年根据医保目录的调整将范围扩大到2400种。

      药企利润下降的背后

      针对老百姓未感受到药品降价实惠、制药企业利润却连年下滑的现象,刘振秋表示,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现在我们的体制和机制不合理。

      他说,从体制上讲,现在医院垄断了两个方面,对生产经营企业而言,它作为购买者是垄断的;对于消费者而言,它作为销售方也是垄断的,在以药养医的机制下,就会压低生产企业的供应价格,同时又没有主动降低零售价格的内在动力。

      第二方面就是现在药厂的重复建设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药品生产企业大概有五千多家,经营企业近万家,企业规模偏小。政府降低价格以后,在医院垄断的情况下医院的收入没有减少,降价则更多体现在生产企业受到了更大的挤压,利润可能会出现下降。

      药品价格每两年调整一次

      之前有媒体报道发改委今后不再大规模调整药品价格,刘振秋对此作出了否认。

      他说:“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政府调整药品价格是减轻群众负担的重要举措之一,原则上我们将每两年调整一次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

      但他同时表示,如果今年政府要对某药企药品进行单独定价,将会提前两、三个月向社会公告。

      ■相关报道

      刘振秋:我感觉看病难、看病贵

      □本报综合报道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刘振秋昨日在作客中国政府网就药品价格问题与网民交流意见时表示,作为一个消费者,他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感觉看病难、看病贵。

      据悉,1997年以来,我国药品总共降价了23次,每次平均大概降了15%—20%。一部分药品最高降幅达到60%左右,使药品价格水平接近或反映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但是,有网友质疑,药品降价的幅度看似很大,但总的来说大家还是感觉看病难、看病贵。

      对此,刘振秋表示,“虽然我们是政府工作人员,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在这方面我们和群众的感受是一样的。”

      刘振秋说,药价问题要分两方面看。

      一方面是群众负担的药品费用没有因为价格降低相应下降。由于药品费用是由用药数量、用药结构和药品价格三方面因素构成的,所以药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医药费用却在上升。

      “这里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药品大量应用于临床,过去治感染的只有青霉素、四环素等,现在有了更有效、更安全的头孢类抗生素等,这种药品结构的更新换代拉动了药品费用上升。”

      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临床用药不合理。“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大处方、开贵重药、滥用药等,这些都是现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引发的不合理行为。”

      此外,刘振秋还表示,大家感到药费负担比较重,关键就是个人负担比例比较大,主要是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很多群众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吃药靠自费。即使有保险的人,也因保险报销比例的问题,个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费用。改革开放后个人医药支付的比例由过去的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0%左右。因此,要研究健全医疗保障体系,通过社会共济、风险共担来解决群众个人医药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