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刚刚发布之后,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4家部委和单位昨日又联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简称《专项行动》)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基本形成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框架和协调机制,积极利用金融及资本市场,将科技风险投资引入气候变化领域。
暖冬已持续21年
《专项行动》表示,我国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1986至2006年,我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而应对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专项行动》提出,“十一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政策框架和协调机制基本形成,整合科技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若干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取得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开发完善若干气候变化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测、分析、评价和决策模型工具;减缓气候变化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并开展地方和行业减缓气候变化的试点示范;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海岸带、林业、渔 业、生物多样性、荒漠化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取得。
自主创新应对
针对这些目标,《专项行动》要求,到2020年,要使我国气候变化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要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重点行业和典型脆弱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参与气候变化合作和制定重大战略与政策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根据计划,实现上述目标得重要任务包括四方面:解决开发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等气候科学问题,研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问题,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以及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
科技风投引入气候领域
《专项行动》表示,要发挥政府作为气候变化科技投入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国家各科技计划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同时引导各部门、行业和地方加大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投入。
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的投入的具体方案包括,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利用金融及资本市场,将科技风险投资引入气候变化领域;积极鼓励国内社会各界为气候变化科技工作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拓展国际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国际条约的资金机制。
据了解,《专项行动》编制工作于今年3月初启动,科技部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财政部等二十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讨论,先后五易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