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开始联合向大企业发放银团贷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不是为此会难上加难?虽然,这两个问题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是这一信号对于还处于融资困局中的中小企业来说,却有着很强的刺激性。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课题组针对如何建立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机制的调查表明,目前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经济时报》公布这项调查结果时介绍,研究中心调研选取了15个省市的部分金融机构(其中90%为县域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作为调查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融资还是很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阐述融资难的原因时认为,金融业在贷款上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歧视已经不复存在。也就是说过去长时间里各界一直呼吁,在融资问题上对不同所有制要一视同仁的政策基本落到实处了。这一观念乃至政策的变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就有了先决的条件。
不过,话说回来打破了观念的约束,就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从报告的结论看显然不能。最近,上海金融界也正好发生了一件业内十分关注的事情,上海的招行、民生、光大三家银行联手向上海打捞局发放金额5亿元的银团贷款,据称贷款将用于建造一艘“亚洲动力定位第一吊”的3000吨自航起重船。此项贷款签约之时,就有舆论认为这样的银行同业合作,是中小银行介入大企业贷款的一种新的探索。中小银行捆绑起来向企业或大型项目提供银团贷款并不是什么金融创新,按理也不应该是中小银行发放贷款的目标,难怪当时就有评论认为中小银行还是应该以服务小企业为主要目标,大企业融资的方式和取得大银行的贷款渠道很多,不应当将这样的尝试视为中小银行今后的方向。虽然以上看法比较激进,中小银行如果都纷纷联合起来实施银团贷款,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会不会加剧的确是个未知数。
就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中央财经大学的那一份调查报告提供的另外一类信息: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贷款难,主要矛盾已经从银行一方转向中小企业自身。当所有制歧视不复存在之后,浮现出来的便是以下问题:近八成金融机构看重企业是否具有外部审计制度;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对象增长缓慢;抵押贷款仍是主要贷款方式;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不强等等。这样看来,面对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我国中小企业完善自身的制度性建设当会成为主要矛盾。
所以,我们不可小视银行机构释放出的关于所有制歧视不复存在的信号,更不可放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自己,如果说所有制歧视是中小企业已经跨过的鸿沟,那么抓住机会“强身健体”赶上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浪潮,将是我国大批中小企业要过的第二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