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十佳分析师指数
    “二次探底”后蓝筹更亮丽
    大跌当前仍需理性应对
    大盘有望在3800点附近获得支撑
    私募的变化
    上证网友指数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跌当前仍需理性应对
    2007年06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广州万隆 凌学文

      

      自上周四上证综合指数从4312.00点反弹见顶回落以来,截至周一,短短四个交易日跌幅已接近10%,其中不少个股的跌幅却远远大于指数的同期跌幅。大跌当前,后市将何去何从?投资者又该以何种策略应对呢?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的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持续扩大的外贸顺差所形成的流动性过剩局面,是支撑本轮持续繁荣牛市行情的两大客观因素。然而,投资者应该注意到:一方面,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财政部近期已经决定从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主要政策目标就是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另一方面,在分流过剩流动性和收缩泛滥的流动性,近期人大会议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作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启动资金,虽然发行对象还不明确,但可以预计,发行特别国债难免将会明显改变支撑牛市上涨的流动性过剩这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无论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还是发行特别国债分流过剩流动性,抑或未来加息预期、取消利息税、海外蓝筹的“批量回归”、“大小非”解禁等等因素,都表明后市大盘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化,也给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并导致近期市场运行格局悄然变化。

      值得提醒的是,无论外部运行环境如何变化,投资者必须理性、客观地去面对。4000点区域的高位震荡行情以及个股走势的严重分化,无论对于机构还是中小投资者而言,如何防范风险、制定投资策略并寻找下一阶段行情机会成为当前操作的关键所在。从总体策略而言,笔者认为在当前相对敏感阶段,投资者首先应尽量避免激进型的操作策略,避免盲目地追涨杀跌,而适宜采取稳健型的投资策略,并合理控制仓位比重;其次,对于手中的持仓品种应理性地区别对待,对于缺乏业绩支撑且没有潜在或实质性资产重组、资产置换和资产注入的品种,应逢高坚决减仓;此外,应重点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出发,有选择性地跟踪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优质品种,从中挖掘具备良好成长性的投资品种,并在高位震荡过程中逐步优化持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