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金融·证券
  • 8:时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 版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7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当年毅然舍弃 如今进退自如
    宁可节衣缩食 也要减轻群众负担!
    合作建房:一只难产的蛋
    多伦多中国城的 地道汉唐风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合作建房:一只难产的蛋
    2007年07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章剑锋

      厦门大学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香港财经文摘杂志高级记者 专栏作者

      只有自己动手,方能丰衣足食,不等、不靠、不要、放弃幻想、自谋出路———诸如此类抱负是何等可贵。业经反复实践,堪为优良传统。说明自我能动性与创造力在人类自身存续发展过程中之关键和不容忽略。只是可贵的价值取向与现实往往脱节,难以画齐等号。譬如个人合作建房,即是如此。

      菜市场里禽蛋涨价,一年时间不到价格便上扬三倍之多,嫌贵不买了,又怕吃不上蛋。怎么办?有人决定自己去饲养一群鸡禽,那样就天天有蛋吃,不愁市场变化,甚至还可以将之当作宠物饲弄,怡情悦性,真是一举多得。

      个人合作建房的主张,也是同一逻辑。面对价格行情,深感难于融入,转而脱离市场,自力更生,本也无可厚非。然而这是一项技术难度颇高、运转环节繁复、投入成本庞杂、组织架构严密的工程,是专业性极强的组合(非专业户不能办到),决非如饲养几只鸡那样小规模、低成本、简单且易于复制,实践起来谈何容易!

      硬是要不甘心,勉强搭配一个班子,拼凑一点资金,再想法子去走走关系疏通一番,或能够制造出一点响动来,但究竟能够走出多远,照北京人的话说是“看起来有点悬”,悬就悬在合作建房试图整个儿改换掉游戏规则,将以开发商为中心的市场重心转移到以购房人为中心的非市场重心(健康的市场其实是应以购房人为中心的)上去。

      可见,合作建房光靠财大气粗的蛮干一把不行,即便在地方上吃得开也未必能行。更何况,当前多数合作建房组织财力参差不齐、气势弱不禁风,在地方上的影响面也并非足以呼风唤雨。工商、税务、城建、土地、规划等部门你几乎没法一一摆平。

      话又说回来,盖房子纯属一桩私人事务,本不应这么艰巨复杂。在不损害他人权益或者侵犯公共利益边界的前提下,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实现居住应该完全悉听尊便。有人选择了合作建房,大抵是受传统中国农村家庭自建房模式的启发,自由意识高涨,逻辑基调在于:我买不起,还不允许我不买吗?我选择了不买,是不是也可以选择自己盖房子?便宜而且实惠,请务必理解和尊重。

      都说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人人得自主,允许选择,但市场经济的自主也是有限度的。你有权决定自己不消费,但你无权选择抵制消费、号召不消费,否则你就是在破坏和动摇市场,是不能允许的。

      有这一重逻辑,恕我合理地猜度某些人的心思,合作建房当然就是在破坏市场秩序。想想看,几个人簇拥到一起振臂高呼,招致一群人都不愿意再进入市场,这倒也罢了,尤其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这些人还要团结起来,影响和劝说更多群体以合作建房的方式排斥市场、拒绝市场,这就有些危险了。

      说合作建房不是简单的社会个体的定居权利选择,而是在破坏市场,其中自有一番道理。市场经济来到人间,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利用分工将各个市场参与主体固定在特定的职能位置上,因为有明确分工,不同角色创造出不同的价值产品,又利用这不同的价值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因为交易的兴起,推动了价值产品的流通,使各个市场主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价值更趋互补,从而构筑起市场经济的一个完整脉胳。

      或者可以说,市场经济最为本质的生态一面,简而言之就是一条食物链,在这个链条上,每个参与主体自成一环,每一个环节又互为依存。在这个食物链上,每一主体环节均不可互相替代和出位,否则就会打乱规律,导致生态紊乱。个人合作建房,可以看作是该条食物链上的某一个主体环节正试图摆脱这个链条,改变固有的运转规律而寻求逆向性、变革性的单独存续,后果会是什么?

      当然是开发商可能失业并由此出局(不仅是这样,更多的主体都会逐一出局)。作为食物链里的一个环节,开发商体系的功能自此丧失,变得无关紧要起来。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开发商或将之取代,最不济也可以自己去盖房子。人们纷纷选择退出,这时候,这个被称之为“市场经济”的食物链断裂,规则性洗牌和链条重构势不可免。由拒绝消费到引发抵制性消费浪潮所导致的“蝴蝶效应”显现。

      一个人养上几只鸡以应对禽蛋类价格上涨,未必能对整个禽蛋市场构成多大冲击,因为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大费周折去守候并不短暂的生养周期,看起来也很麻烦,不会有太多人跟进。房屋则不同,在异常昂贵的时候人们不得不考虑改换其他获得渠道,在竞相仿效和推波助澜之后,这种改换将演变成一种彻底的抛弃。

      只是,要通过合作建房把房屋这只“蛋”完整和顺利地生产下来,几乎没有可能。已经说过,没有人会容许这样做,政府也不会开这个先例。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规则需要恪守,任何以可能淘汰掉整条食物链的姿态去务求自力更生,都会威胁到别人从而引起更大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