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时事·海外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
  • 16: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同日上市 城商行第一股上演“双城记”
    银行信贷猛增探源
    万事达卡执行副总裁冯炜权:卡组织的竞争尚未完全显现
    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实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地区、兴业银行上海/西安/成都地区)批量转换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信贷猛增探源
    2007年07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郭晨凯 制图
      ⊙本报记者 谢晓冬

      

      “我们还没有接到要求,不过能感觉到正在控制。因为项目报上去不像之前那么好批了。”昨日,工行吉林市分行下辖某支行行长对记者表示。而同日中行四川省分行的一位公司部人士向记者称,他们已经接到总行的要求,在三季度对贷款投放的额度进行压缩,以做好总量控制。

      一如去年,中国银行体系的信贷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急剧放量后,紧缩也正如期而至。央行11日先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高企的贷款很可能成为经济走向过热的重要推力之一:仅上半年,中国的银行体系即投放出了2.54万亿的新增贷款,占全年预定目标的87%。

      在此背景下,抑制贷款过快增长的呼声再度高涨。记者采访显示,几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着手对三季度的贷款进行控制,压缩规模,而一些中小银行放贷冲动则仍然较强。

      

      如期而来的紧缩

      “实际上紧缩在6月份已经开始了。不仅是新贷款要控制规模,就是已经审核完的贷款还要求在既有额度里继续压缩。”昨日,中行苏州某地支行一位公司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但他表示,这已经基本上成为了年度规律和一种固定预期。

      事实上,此种情形也尽在央行的掌握之中。其在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分析指出,该种现象的形成源于商业银行追求“早贷款、早收益。”系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以及信贷管理体系过于强调当年利润所致。

      央行曾强调,银行要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进度,做到均衡放款。不过,在去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占比全年计划 68%之后,今年则进一步攀升至87%,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

      分析人士指出,问题的背后依然是各家银行股改上市之后,赢利压力增大,而贷款依旧是目前各家银行最主要的赢利模式。加上很多项目在上半年获批,银行的放贷冲动无法遏止。事实上,如果考虑到6月票据融资压缩了近千亿,6月仅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就增加了4000多亿,为上半年最高。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上述情况正在招致监管部门越来越频繁的窗口指导,而一系列宏观数据的出炉,也将进一步加大紧缩预期。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往往在下半年便开始着手自己控制信贷规模,以防遭遇重点警告和定向惩罚。

      

      信贷动力依然较足

      与大银行的自动紧缩相比,来自中小银行的信贷冲动依然强劲。江苏昆山当地一家银行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与去年相比,由于竞争激烈,该行贷款增长乏劲。他们已为此展开贷款营销,对业绩出色的业务人员给予奖励。

      来自央行的数据也显示,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信贷今年以来增长强劲。以一季度为例,政策性银行和四大行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858亿元和5948亿元,同比分别少增36亿元和57亿元。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3517亿元、894亿元、2575亿元和224亿元;同比分别多增653亿元、479亿元、679亿元和64亿元。

      “我们还没接到限制。我想当地政府应该也是支持我们放贷的。”一位地方性银行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与四大行负有执行宏观调控的任务不同,中小银行所受约束显然要少一些。

      “事实上,我们有很多项目可贷,但调控一来,就只能放弃或等一等。”与昆山不同,苏州上述中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何种力度的调控

      信贷投放以及由此引发的货币供应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忧虑。高盛日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货币控制目前明显偏松,仍需立即采取加息等紧缩措施,来防止经济向过热发展。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指出,上半年的银行信贷正成为独立于外贸顺差之外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支持了包括股市、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在内的资产市场的价格上涨,其中蕴藏的泡沫风险值得警惕。中国需要始终管紧贷款。

      对此,昨日召开的全国人大财经委会议也指出,下半年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进一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

      一位银行人士向记者坦言,哪怕非对称性的缩小利差式的加息都事实上可能会导致银行的实际利差加大,从而进一步促进银行的信贷冲动。因此,可能的措施依然是组合拳,从存款准备金率、特别国债、窗口指导等各方面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