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多家媒体披露了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该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放宽了对小企业授信资产质量考核要求,放弃了传统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同时放宽抵质押品范围,银行可开展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
放宽小企业授信既给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银行进一步实现转型提供了机遇,可谓一举两得。但是,这并意味着《意见》就能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银行取得真实信息的难度依然很大。中小企业一般都缺乏连贯透明的财务报表,请独立的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银行为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在传统惰性习惯的影响下,银行开辟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动力不足。
第二,银行商业化转型仍然滞后。小企业贷款需要银行的转型相配合,实践证明,越是商业化最为彻底的银行,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视程度也越高。比如,招行最近几年持续调整结构,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去以大客户为主的信贷结构,转而向中小企业倾斜。目前中小企业客户数已经占到招行客户总数的40%(招行计划将这一比例提升到60%)。从去年开始,招行在全国有9个分行进行中小企业信贷管理试点。倘若银行转型的步伐缓慢,它所提供的小企业贷款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小企业的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决定中小企业贷款能否获得可观、稳定利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风险控制。由于各个小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银行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建立起适当的风险管理体系,我国刚刚步入转型轨道的银行能否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尚需要时间。
第四,银行需要开发适合小企业的创新产品,而一般大型国有银行灵活性不足,难以适应这一市场要求。
要解决上述问题,仅靠银行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这从银监会2005年出台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执行效果就可以看出来,一方面是众多小企业深陷资金短缺的痛苦和无奈中难以摆脱,另一方面是众多银行对这种状况的无动于衷。何以形成了如此对比鲜明的局面?政府的缺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不仅有着良好的市场潜力,还有非常可观的利润回报。以本月19日刚刚上市的宁波商业银行为例,截至06年底,中小型企业贷款占总体贷款的比例达到92.9%,而不良贷款比率只有1.98%(远低于7.5%的全国水平),实现拨备前利润8.7亿元,净利润6.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23.8%。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一位,监管评级被评为二级。宁波银行的发展除了与其灵活的机制有关,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只有政府大力作为,小企业贷款问题才能真正得以有效解决。以美国为例,美国虽然是一个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政府仍然在小企业贷款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在美国,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贷款难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会拨款提供资本金,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直接贷款和风险投资。美国各个州还都成立了SAB(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SBA主要是通过担保等信用加强措施,鼓励或发动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或进行风险投资。半个世纪以来,SBA直接或间接援助了近2000万家小企业。SBA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支柱之一,也因此成为美国政府最具效率的部门之一。由于SAB的积极推动,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这促进了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产量占美国GDP的51%。
在解决小企业贷款方面,韩国政府更为“强硬”,确定了明确的指导方针,要求商业银行45%的贷款增长要面向中小企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没有资格享受央行提供的优惠利率,以此促使银行在提供贷款方面不敢怠慢和歧视中小企业。
因此,银监会发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仅靠银行自身的自觉仍有被悬空的可能,还必须由政府的积极作为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