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8:上证研究院
  • 9:专 版
  • 10: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专版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QDII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广告
  •  
      2007 年 7 月 3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上证研究院
    中国环境政策:该亮出一套经济责任价码
    ■看点
    ■编余
    支持环保是公共财政一大重要职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编余
    2007年07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编余

      这些年,国家用于环境治理的钱没少花,比如太湖治理,早有所闻,为什么越治理问题越多?直至今年蓝藻大爆发,影响居民饮用水安全?还有云南滇池,八百里烟波浩淼,引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盖世华章。可惜如今滇池已是一片油绿腥臭,游客虽慕名而至可睹其貌而不忍嗅其味。还有,全国有多少大江大河,水体污染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什么会弄成这个样子?除了短视、除了公共道德意识滑落,是不是有治理制度上的问题?

      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希望从此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看来,中国的环境治理确实到了需要一个有效的经济政策体系来系统解决的时候了。

      从两位谈话嘉宾提出的建议看,就目前的中国环境状况而言,任何零敲碎打的政策都难起作用了。现在,需要用系统的经济与法制手段来治理环境顽症。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构筑一个完整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对于各利益相关方认清自己的环境责任,至关重要。而奖罚分明的税费手段,将对相关企业和团体机构的经济活动有直接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该有怎样的回应呢?值得关注。

      

      ———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