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天下
  • 8:公司巡礼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专版
  • A8: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产业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产权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环球财讯
  • D6:产权信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海外
    日本周或放弃加息 紧缩立场难改
    欧盟批准花旗银行集团 收购日兴证券公司
    移情别恋 纳市欲套现伦交所股票
    美次贷风暴谁之罪?
    罗奇:注资或催生新泡沫 央行需重拳出击
    深陷次贷危机 美全国金融公司开始裁员
    飓风侵袭 墨西哥湾各石油公司紧急备战
    伊朗前石油部长: 伊将面临“能源灾难”
    韩资产管理公司一季度盈利翻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次贷风暴谁之罪?
    2007年08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耿学鹏

      

      伴随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萧条,曾经红红火火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如今成为一场寒冷风暴的源头。这场风暴渐次席卷美国、欧洲以至亚洲,全球主要股市过去10天经历大幅度震荡。美国、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纷纷被迫向金融系统注入大笔资金,联手救市。

      一些美国人“住房梦”破灭,信贷公司老板血本无归,金融机构经理人一败涂地,央行首脑则左右为难,徘徊在是否降低利率的困境中。

      这些人中,谁是引起这场风暴或是推波助澜的“罪魁祸首”,谁又能成为平息风暴、稳定股市的“救市股神”?

      《今日美国报》把“谁之错”的问题抛给了美国政府:“那些据说以遏制不良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己任的市场管理者哪去了?答案相当简单:他们基本上在观望,碌碌无为。”

      《今日美国报》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运作并非秘密。贷款机构“零首付”、“零利息”、“无需(信用)证明”的广告曾随处可见。伯南克,或许还可加上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曾反复念叨,信贷市场危机“尽在控制之下”。从伯南克最新声明看,先前那些讲话“犹如一场灾难电影中的烂台词”。风暴愈演愈烈时,伯南克等人却在说着“别有意图但其实毫无用处”的话。美国国会2005年底原本打算推出一部信贷市场监管法案,但一些议员却说,市场自身调控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单纯依赖市场情况下,受伤者总是那些无法从信贷市场当初“火爆”中获得任何利益的普通人。损害铸就之际,就是政府监管失败之时。

      一些人今后或许确实能扮演“股神”角色,挽救金融市场危机,但再也挽救不了平凡梦想破碎的贷款人。正如《今日美国报》所说:“管理者的新认知和新措施都不错,但来得晚了些。”(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