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全国汽油的出口量达到359.62万吨,同比增长81.7%。
招商证券分析师裘孝峰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以上数据说明前7个月国内汽油总产量的11%用于出口。在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压力下,这个比例并不合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总量为3亿吨。按照18%-20%的转化率计算,全年汽油产能为5400万-6000万吨,折合到7个月的生产能力为3150万-3500万吨。按照3150万吨的标准计算,前7个月只有89%的产量用来保障国内供应。
今年8月份以来,广州出现90号汽油供应紧张的现象。华南市场各品号汽油柴油均以内供为主,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对社会加油站几乎全年停批汽油。华北、华中也陆续出现了油源紧张。
裘孝峰指出,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汽油价格比国际低。今年初,因为国际油价降低,发改委下调了国内汽油价格,6月起,国际油价上涨,发改委却没有上调国内汽油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下调价格并没有涉及柴油。上半年炼厂供应国内柴油的积极性没有受到影响。
有关柴油,海关总署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的轻柴油出口量为40万吨,同比降低29%;进口量为32万吨,同比增加38.6%。
7月份单月轻柴油的出口量为7万吨,同比增加13.2%;进口量2万吨,同比增16.5%。专家指出,7月份起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增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上涨,导致炼厂供应国内市场利润空间变小所导致。
海关总署本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前7月中国成品油出口898万吨,同比增长26.2%,这是同比增速连续超过20%的第4个月。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除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差距之外,国内的原油加工贸易也是成品油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裘孝峰表示,汽油的出口增长幅度远远大于成品油出口增长,说明“加工贸易导致出口”的解释不能成立。
除了汽油外,成品油还包括石脑油、煤油、轻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共5个品种。其中,汽油是上半年唯一一个价格没有放开、而且倒挂现象严重的品种。
国际能源机构8月的《石油市场报告》也表示,中国出现汽油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价格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