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专版
  • 4:专版
  • 5:信息披露
  • 6:财经要闻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金融·证券
  • 10:时事
  • 11: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专版
  • C10: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9 月 10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2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2版:艺术财经
    毛焰:精神肖像的描绘者
    万佛楼主钱化佛的 非主流收藏
    佛像收藏一二事
    全球都在关注中国艺术市场
    相信价格 还是相信品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万佛楼主钱化佛的 非主流收藏
    2007年09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秀娟

      

      万佛楼主钱化佛(1884-1964),既是位画佛名家,也是位收藏家。钱化佛,名苏汉,字玉斋,江苏武进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同盟会。1910年,自日本回国在天津路创办补救社,会员多是全国各地的革命志士。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后,钱化佛积极参与其中。但民国成立后他却急流勇退,返回上海组织新剧社,并开始用化佛之名,专绘佛像,有“民国第一画佛高手”,同时取“万佛楼”为其室名。正由于钱化佛早年曾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和同盟会会员相交甚笃,还曾获民国勋章,因而他所收藏的民国元老墨宝很多,其中就包括孙中山、林森、于右任等等。而他绘的佛像也多配有于右任、章炳麟等元老或者海上名人如康有为、王震、钱崇威、袁克文、姬觉弥等人的题跋,本人却往往只留下寥寥数字的落款,甚至有的作品上只钤有印章。民国期间钱化佛就曾开过几次专题画展,一时振动海内外。

      钱化佛先生的收藏并不局限于某一单独品类。他的收藏品中不仅有辛亥革命元老级人物的墨宝,也有数百柄精致成扇。此外,他还收藏有历代古泉币,多是有典可查的名贵钱币。钱化佛也是收藏火花的全国第一人,其喜好程度可见一斑。他和梅兰芳交情颇深,有一次梅兰芳要出访他国,问他需要其带回什么物品。不料,钱化佛毫不犹豫地说要带火花。结果,梅兰芳回国时,带回了很多沙皇时代的珍贵火花给钱化佛,更加充实了他的火花收藏。钱化佛坚持收集火花三十年,数量达十万之巨。1940年,他以700枚火花组成一部火花专集,集册扉页上有“无量佛”照片一帧,下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赠的“化佛仁者鉴”5字。解放后,钱化佛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与郑逸梅合著《三十年来上海》,书中他提到“因为有价值和无价值,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以为有价值,便算有价值了。”这也正是他的收藏理念,他收藏火花、烟标、请柬、戏单等等都不是常见的主流收藏品类,甚至收藏有报丧的讣闻与日寇的布告,都与他的这一理念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