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9 月 14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GDP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之后
    银行独担信用风险, 太险了
    期待联想突破惯性思维
    不确定性越大 越讲究多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独担信用风险, 太险了
    2007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 明

      中国社科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系列之五

      至少从目前来看,由于中国目前仍然存在较严格的资本账户管制,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海外投资仍然奉行比较谨慎的投资原则,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效应是有限的。

      据美国财政部的一项研究,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投资者购入抵押贷款证券急升516亿美元,从559亿美元剧增至1075亿美元,并高占同期亚洲投资抵押贷款证券2260亿元的47.6%。业内人士估计,其中相当部分为高风险的次按业务。但是据国际投行的估计以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披露,中行、工行和建行各自投资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规模均为数十亿美元,且信用评级都在AA级以上。第一,次级债违约率上升目前尚未影响到高信用评级的抵押贷款证券的偿付;第二,即使中国商业银行持有的这些证券的市场价值显著缩水,由于次级债投资规模相对于三大行的海外总投资规模或者总资产而言比率很低,对三大行整体运营并不构成显著影响。黑石集团和巴克莱银行的股票价格下跌,造成了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股权投资的账面损失,但是短期价格波动不会对长期投资的最终收益产生根本性影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演变掉以轻心。如果危机进一步扩散,引发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全面危机,那就可能造成国际短期资本撤离美国市场(尤其是来自日元套利交易的资金撤回日本),美元大幅贬值,美国国内长期利率上扬,美国经济陷入中期衰退的后果。危机升级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多方面的:

      从短期看,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引起全球对冲基金调整自身资产组合,增加流动性资金的比例,那么可能造成国际短期资本从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撤离。由于外国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实际上远远超出政府统计口径内的规模,如果外国短期资本发生大规模抽逃,可能导致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如果严重的话,可能刺破沪深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资本市场全面下跌引致的财富效应可能抑制国内总消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从中长期看,由于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相对于美国经济和美元汇率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一旦美元大幅贬值、美国经济陷入中期衰退,那么相对坚挺的人民币和相对健康的中国经济,将会吸引大量的短期资本重新进入中国境内。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短期内外国资本撤出导致的调整后,很可能重新被流入的短期外国资本推高,甚至引发更大程度的投机泡沫,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埋下隐患。

      大量日元套利资金从美国回流日本,可能造成全球主要货币汇率大幅调整(美元贬值和日元升值)。这一方面会影响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会引发以美元资产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还会导致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经济衰退引发的美国国内经济矛盾的增加,以及进入总统选举年度的影响,将会加剧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美国政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显著加大。

      如果美联储通过连续调低联邦基金利率来避免次级债危机的扩散和升级,也会对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政策的实施空间造成掣肘。美元和人民币利差进一步缩小,一方面引致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另一方面将会进一步限制中国运用加息手段来调控国内通货膨胀的能力,凸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本次美国次级债危机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借鉴和启示:

      首先,中国商业银行应充分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赛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

      其次,可以考虑通过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来促使机构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共担信用风险。由于美国国内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已经非常发达,本次次级债危机并没有导致发放次级债的房地产金融机构的全面破产,因为次级债供应商已经通过证券化把部分贷款的信用风险转移给机构投资者。然而在中国国内商业银行还没有实行贷款证券化的条件,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商业银行将承受所有信用风险。考虑到商业银行在中国融资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可能引发中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因此,应尽快开展中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全面试点和推广。

      再次,本次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和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这个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最后,房地产行业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同时又对其他行业拉动性极强。一旦房地产行业陷入衰退,一方面可能引发信用危机、银行清偿力危机甚至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可能通过连锁反应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甚至陷入衰退。因此,政府应该对房地产行业指标保持密切关注,前瞻性判断房地产市场走势,提前采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甚至行政调控手段来避免或缓解房价大幅下跌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