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房等同于吃饭。设想若粮食短缺,有人在西餐大菜,有人只能粗茶淡饭,为要寻求平衡,于是限令大家都吃一样的饭菜;这时如果矛盾还不能缓解,是不是又要进一步考虑把一天三餐削减为两餐或更少?而为确保人人有饭吃、人人不饿肚子真去施行别出心裁的“一人一顿”制,说不定到时候人人都吃不饱,人人都饿肚子。
道理再简单不过,“一人一顿”武断地将体力消耗不一、食物摄入需求量不同的群体统一归入一个主观臆定的荒谬标准之下,表面看起来是维护了均等的吃饭权益,实则是在剥夺多数人的吃饭自由。直接导致的结果很容易就看到:有体力的人,体力在下降,逐渐变成没有效率的劳动者;劳动者吃不饱饭,干活没有劲,粮食会更加短缺,说不定最后还要闹出吃饭上的情绪对立和分化,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同理, 若推行一户一套房制,那么且问,多少口人才算得是“一户”?什么户型才算是“一房”?又用什么样的“一户”去配比什么样的“一房”?一心要均等,却不知户口是不好用统一标准去推敲的,有人家有三口,有人家有四口,扶老携幼相加的甚至更多;有人住在别墅里,有人住在平房里,还有人住在棚户里。你是要这些人拿着原来的户口本住着原来的房子,是谓“一户一房”?还是拿着原来的户口本住到政府另建的有限面积公房里去?这些繁琐的技术性细节,恐怕需要交给天才去操心才是。
那说到底,“一户一房”制能不能使人人有房住,人人皆欢喜?依笔者愚见,怕是不乐观的。一旦实践,必是在强行平均住房权益,会招来不满。一户住房拘简的人家,本可以把省吃俭用富余下的钱分流入市,购置一套适当的住房缓解居住压力,把子女疏散出去,为什么不可以有“一户两房”?说不公允,勒令别人保留一套腾出另一套来拱手予人,不让人家改善住房质量,难道这就不失公允吗?
“一房制”是对个人合法财产权的蔑视和侵犯。要把所有持有合法财产权的人都整齐划一地清退到平均面积不超过50平米的公共居室里,这除了是对人的空间虐待和身体摧残,还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质量。不允许掏钱消费还要禁止自由定居,这样的平均是何道理?
退一步,如果一户一房能被认可,实现起来也将不易。受到平均住房号召的影响,有更多人需要取得房子组建家庭,几亿年轻人将一夜之间进入住房市场。按照目前的房屋供给效率来看,要满足这批人的需求,除非政府将全部土地拿来建设政策性房屋(可能还不够),否则依然是供需不能相融、僧多粥少。
可以预见的一个事实是,一户一房的激励之下是各色需求的陡然暴增。在没有适当化解办法时,市场恶性趋势被吹大,房价又要水涨船高,到时候只怕这基本的“一房制”居住最终都无从实现了。矛盾一旦激化,结果仍然是大多数人住不上房子,还妄谈什么权益均等?
更要看到,一户一房制是对那些渴望拥有财产的普通人的打击。这意味着他们在有生之年不可能在产权方面取得更大的谋求和奋斗成果。当他们明白,他们一生中只可以拥有一套房子,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相关财产权利以至被精确到“一套”这个数目字上,可以想象到他们的沮丧表情。忙活一辈子,只好原地划圈圈,追求被抑制,能力被平均,个人的提升相继止步,社会财富还会有人去创造吗?
鼓励人人通过双手去追求财产支配权,政府当为人们创造合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不必去限制他们的产权获得与积累。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胜出的人,则应该加以适当补助和帮扶。至于一户一房,显然不是激励,更不是好的帮助。站在毁坏他人无辜权利的所谓道义立场上,它的核心意图是激励人们“等、靠、要”,激励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们纷纷站出来要求这样那样的凭空给予和分配,从而对别人的完整财产加以无端瓜分。
这是一种乌托邦。不是公平权利,而是对公平的一种恶意注解。住房生产有问题,市场供应紧俏,价格于是大涨。此时此刻,不尽力想办法通过增加供给、完善制度以抑制价格,确保人人买得起,起居无忧,反而突发奇想,献议政府下令严格限制每家、每户甚至于每人的居住面积,无异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