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价值报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广告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4000万股民,对当代中国意味着什么
    银行尚难承受社会责任之重
    “财富”的历史含意 和现实表情
    美联储降息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尚难承受社会责任之重
    2007年10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刘道伟
      ⊙魏也

      

      银行业监管部门人士日前指出,企业及金融机构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社会责任投资。所谓社会责任投资,就是将传统的衡量风险与报酬的投资模式加上环境保护、社会道德及公共利益等为视角的一种新型投资模式,它可以实现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促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环境。

      我国的社会责任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开了个好头。工商银行日前宣布,它已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前提条件,建立了企业环保名单,对所有贷款项目和贷款企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同时,工行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具有较高环保价值的企业和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支持,构建信贷“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

      银行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是我国银行业向国际标准迈出的一大步,因为世界上但凡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综合评分位居前列的商业银行,无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这既是商业银行树立自身形象的需要,也是顺应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但是,在目前阶段,在相关制度未能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们仍不能对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抱以太大希望。商业银行过去在房市调控中的表现即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商业银行为了抢夺房贷这一被视为优质贷款项目的资源,不惜降低门槛的做法,助推了炒房热,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国家对房市调控的部分努力。

      当然,这一现象并非我们所独有。我国香港地区也曾有类似的教训。1994年,香港股市和楼市持续呈现上涨状态,投机气氛笼罩市场,港府担心泡沫越积聚越多,埋下巨大隐患,遂出台政策进行调控。各商业银行也被要求配合港府遏制房价,住房按揭贷款随即收紧,香港房价应声而落,但没过多久,房价再次疯狂上涨。追根溯源,在于银行的逐利本能与政府调控政策的目标相冲突,使得相关政策难以长时间维持。一旦银行变相放松按揭贷款,房价就会随之上涨。

      从根源上来看,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逐利性,这注定了它必然以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而抑制投机、抑制污染企业的发展,严格来说,首先属于政府责任,将这种责任交给银行去承担显然是靠不住的。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相关配套政策,即使让银行作为调控政策的配合者,也未必能达到预定效果,遑论由银行直接唱主角?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理性、更全面地剖析现状,从而,使相关政策真正产生效果而不是沦为“花拳绣腿”。近年来,房价飞涨,引起有关部门的忧虑,相关调控政策次第出台,但大都无功而返。无奈之下,有关部门拿起金融工具。由此,房贷新政出台。但笔者认为,银行难以承受调控之重托。

      目前,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主体大致有四个:一是地方政府,二是开发商,三是银行,四是投机者。房贷新政能够抑制的只能是银行自身和投机者两大市场主体(实际上,它对投机者的影响也很有限,确切地说,它只能影响依靠银行贷款炒房的人),而不能对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产生多大影响。因为地方政府的拍卖土地行为与银行无关,而上市公司借低廉的融资成本“圈地”,开发商囤积居奇、捂盘惜售银行也奈何不得。

      显然,银行对社会责任感的履行程度,仍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利益诉求。这次各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收紧银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身规避风险的需要,因为房价的快速上涨,正在使抵押物的价值充满泡沫,一旦房价下跌,许多风险都将转嫁到银行身上。这是银行必须得面对的。加之许多银行已将本年度的贷款额度用完,它们不得不提高贷款门槛。但是,这仍然是暂时的,一旦情况发生转变,银行逐利的本能冲动就会显现出来,它有可能继续成为政府调控房价的“绊脚石”而不是助手。具体到污染企业方面,问题大致差不多。

      因此,银行尚难承受社会责任之重,对于一些需要政府承担的责任,政府应积极作为,而不能寄希望于有逐利本能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