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文蓉
兰德斯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本人更乐意把自己归为历史学者。他用渊博的知识构建了《国富国穷》宏大的架构,这使这本书读起来与其说是经济学著作,倒不如说本历史学著作。
兰德斯探讨的是各国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却又不局限于经济因素,而是从地理、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来分析。本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就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没有哪个方面可以孤立发展,一个国家能成为它今天的样子,必定是受到了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对经济起作用的因素———地理、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文化传统,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其中最先提到也是贯穿始终、影响了其他所有因素的就是地理。因为人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所有的活动,所有的意识,不管是否注意到,不管是否承认,都渗透了地理的影响。
兰德斯挑破了一个听起来不太愉快的真理:大自然是不平等的!地球上的人们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的,而且这种不平等难以消除的。地球上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都不一样———气候、降水、植被、地形……各地生活难易程度不同,导致了各国发展形态的不同。仔细看一下世界地图,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几乎都是贫困国家,而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温带,尤其是北半球的温带。且不说天气过于炎热会导致懒惰和效率低下,不适于生产的发展,在热带地区,单是能生活下来就是奇迹。虽然严寒和酷热都不适宜人类生存,但炎热尤甚。因为爱斯基摩人可以用皮毛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而非洲人大概连自己本身那层皮都觉得太妨碍散热而不想要了———却不得不要。而且寒冷大大减少了病菌,而炎热会导致各种细菌和寄生虫的繁殖,这在医学还不发达的年代无疑是致命的。
比气温更重要的是水源,四大文明古国莫不是仰仗着大河的灌溉而兴旺发达起来的。农业发展得好,人们生活水平就相对高一些,经济、文化、各方面都繁荣起来,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欧洲气温虽然适宜,降水也均衡,但种植业发展却晚了一步。这是因为欧洲有大片阔叶森林,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坚果和浆果。而且欧洲很多地方,比起种植粮食来,更适于草的生长———于是畜牧业发达了起来。欧洲人可以不必过于依赖粮食和蔬菜,而是用肉类、乳类和果类来养活自己。当欧洲开始发展种植业的时候,畜牧业也帮了不少忙。因此欧洲种植业不发展则已,一发展便已经有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的意思。
交通是否便利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便利的交通意味着不同地区之间的人们可以互通有无,互相交换自己的产品以及知识和技术。商业发达后,人们能更加专注于生产自己拿手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与他国的不断交流使人们意识到,这个世界远比自己生活的一小块区域广阔,使得他们不会过于妄自尊大。人们不断从别人那里接受到新东西,就会养成乐于接受———至少是不会一味拒绝———新事物的好习惯,这对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欧洲诸国来说,水路的便利似乎比陆路的畅通更加重要。当不满足于自己周围的那块小天地之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借着身处海边、航海业较为发达的便利条件,穿过大洋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旅程。
而与欧洲同样是大自然宠儿的中国,却在中途停下了发展脚步,被世界抛得越来越远。为什么会这样,西方学者们相当感兴趣:这个能生产精美无比的丝绸与瓷器,有着各种精巧发明的梦中神奇的国家,为什么在终于可以亲眼去看一看的时候,却已经变得如此令人失望?兰德斯也不例外,他用了专门的一章来分析中国衰落的原因。
中国是个相当早熟的国家,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种发明层出不穷,文化成就也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过于早熟却阻碍了其之后的发展。因为比邻国强大很多,所以总是有很强的优越感、不思进取、难于接受创新。因此,中国虽然很早就有了各种可以称为先驱的发明,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后续发展,也没有从中诞生科学和技术。比如,中国早早的发明了火药,却没有进一步造出各种武器,是因为与邻国作战时根本就用不着。
中国与当时的邻国———无论是接壤的各国,或是隔海相望的日韩———比起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于是中国人认为自己居于世界的中央,周围都是蛮夷之地,只会向自己求教与求助。所以对待外国(其实按当时的情况来说,是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总是摆出居高临下的施舍的态度。西方人航海是“为了爱财之心”,而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宣扬天朝大国的威名,将宝贵的物品赏赐给那些荒凉的国度———为了面子而付出了极大的成本。
16世纪,当西方人带着各种新奇的玩意儿和前所未闻的知识来到中国时,中国人感到了对自己全知全能的权威的挑战,本能地拒绝了一切在自己认知范围外的新东西。中国人已经习惯于向别人传授知识,而不能忍受当别人的学生了。这是中国与欧洲最大的不同。欧洲有无数的小国,他们互相竞争,互相学习,生怕被别人落下,总想比别人更好,于是有了进取心,或者也有怕被别国吞并的危机感———总之,大家互相追赶着发展起来了。对手是最好的朋友———这话一点不假。中国没有这样的好朋友,孤独地停了下来,不再有向前奔跑的乐趣。
地理因素是如此重要又贯穿始终,但兰德斯看重的决不仅仅是地理因素。 他力求从科技、宗教、文化传统等方方面面去解释,为什么富国会如此之富,穷国又如此之穷,却并不是想要人们只对自己的过去欣喜或哀叹,他希望每个国家都能吸取历史的教训从而走得更好。大自然是不平等的,历史是已经存在的,抱怨这一切无法改变的东西都毫无意义。唯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自强。就像兰德斯在书的最后所说的:“没有奇迹。没有尽善尽美。没有千禧。没有天启。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