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金融
  • 6:证券
  • 7:上证研究院
  • 8:时事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广告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海外
  • C11:基金·营销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广告
  •  
      2007 年 10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上证研究院
    教育公平:支撑小康社会的第一块基石
    ■编余
    教育不公会削弱国民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
    ■看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教育不公会削弱国民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
    2007年10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李长安

      

      党的十七大把教育公平摆到了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不仅体现了决策层的清醒和勇气,实际上也是建设“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当前,教育不公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教育不公反映的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失衡,也会动摇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石。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以为,教育不公将会对国家竞争力产生直接的冲击和影响。

      首先,教育不公阻碍了大多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一批高精尖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大批拥有知识技能的普通劳动者。而教育不公现象的存在,则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向某一部分地区、某一部分群体倾斜,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讲,无疑成了加剧城乡和地区差距的“助推器”。如果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的素质低下,那么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的口号就会成一句空话。

      其次,教育不公将抑制国家的创新能力。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教育是创新的基础。教育不公产生的创新能力减弱,严重阻碍了社会创新力的形成和涌流。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之所以陷入创新能力不足的窘境,是因为在中国这么一个教育资源本来就比较匮乏的国度,教育不公引发的多数人竞逐少量的教育资源,成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推而难行、应试教育长盛不衰的根源。

      再次,我国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发,实际上跟教育不公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制造业工人中,农民工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中国社科院不久前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在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但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农民工由于在进城以前就受到了教育方面的歧视,使得他们的素质和技能较为低下,缺乏质量安全意识,这就直接影响到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

      最后,教育不公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教育不公是当前老百姓最为不满的社会现象之一。由教育不公引起的农村高辍学率、部分群体的心理失衡等等,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形炸弹”。而教育不公引起的城乡差距拉大,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发展难题。更值得关注的是,教育不公还会固化现有的城乡差距,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成为教育领域城市反哺农村的制度性障碍。比如有关调查显示,在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在京名校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城里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农村学生转而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力军。其中清华大学的新生中,城里学生占了近八成,而农村学生的比例仅为21%。

      综上所述,教育不公对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的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均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这些恰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要使中国的综合竞争力更上一层楼,解决教育不公就势在必行。而这也恰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