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行的“京沪经济共融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高峰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与上海两地的政府、银行监管部门、专家学者、中外资银行业代表就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化布局、国际化发展进行探讨。与会代表认为,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下提升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
会上,上海金融办副主任马弘认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首要解决的有四个问题。“在国际化进程中,本土银行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是要学会并且要善于运用国际上通用的规则和惯例。其次,银行的法人治理和内部管理方面要向世界水平靠拢。银行的经营理念要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迅速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机制。同时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应防范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坚决杜绝人为的犯罪造成重特大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史建平同样提出了风险管理的问题。同时他认为,我国银行业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中外银行的年报分析中可以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利差收入,而很多国际一流银行的收入构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到50%以上,这说明在其他的金融服务上面中资银行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在此过程中,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提出更具体的操作内容。她表示,一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市民、城市居民,这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历史机遇。“城商行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于持续稳健的自身发展,同时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外部监管也推动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
严晓燕认为,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通过实施国际化运作可以扩大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全能化的金融服务,提高持续化的能力。“国际化发展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金融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