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金融
  • 6:证券
  • 7:上证研究院
  • 8:时事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广告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海外
  • C11:基金·营销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广告
  •  
      2007 年 10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
    刘明康:国内银行同质化竞争问题十分严重
    项俊波 农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得天独厚
    中国内地会计师事务所
    “走出去”迈出第一步
    姜建清 加快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须拓宽投资领域
    二十年混业轮回
    银行业热议综合经营模式和监管
    提升银行竞争能力
    在于战略选择
    首家银行系信托公司正式启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二十年混业轮回银行业热议综合经营模式和监管
    2007年10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经历过198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两次大规模的金融改革,中国银行业也在此间上演了从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的轮回。无论是国有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近期纷纷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金融产业集团的口号。

      站在金融业开放的新起点,如何看待综合经营的过去与未来,27日在北京召开的“综合经营20年——中国银行业变革二十年回顾”研讨会上,各大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负责人暂时卸了官员和银行家身份,以专家的视角各抒己见,寻求共识与启发。

      

      条件

      在众多专家看来,中国银行业上世纪80年代初尝混业后便转向混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这种模式特定阶段有利于中国银行业推行的市场化改革。但在目前国外银行业已转为混业经营、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重推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

      50人论坛成员、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进而分析了促成了现代大型金融公司产生的两大条件:一是IT技术的发展,二是金融创新和风险定价技术的发展。他表示,正是过去20年内这两方面因素的发展,为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交通银行副行长王滨在代表蒋超良董事长发言时指出,综合经营有利于银行开拓新的收入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等多重优势,事实上,在完成股改上市,赢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后,中资银行目前已获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租赁公司等业务,事实上综合经营已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开展综合经营的条件正在成熟。

      

      模式

      在混业经营的模式问题上,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指出,目前产业资本纷纷投资金融,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另外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设立或收购金融子公司,从而成为事实上的金融控股集团。随着这类企业数量的逐渐增多,如何安排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金融控股公司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一个金融业的实体的基础上形成控股公司;二是纯粹的控股,控股公司本身没有实业,它只对其下面的各专业公司进行资本管理。

      对此,王滨指出,商业银行在选择综合经营内部管理架构时可采取两步走策略:第一步在保持现有的银行母公司管理模式的同时,通过对内部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充分发挥银行业优势,做大做强银行金融业务。二是在其他金融子公司资产和盈利达到一定的规模,扩展到一定的区域时,可考虑向金融控股模式过渡。

      

      挑战

      与会专家也充分认识到目前在混业经营方面所面临的一些挑战。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综合化经营纵然有很多好处,但每家银行其实更应该设定符合自身的独特发展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

      前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则提醒在混业模式下,如何在发挥协调效应同时,有效隔离风险,是个很大问题。谢平则强调称,从国际惯例来看,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把保险、证券、银行这三方面业务都做得非常好。这显然对目前很多机构力图全面进入各个金融行业是个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