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天,举世注目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在北京举行,中美在金融问题上的谈判又将展开新一轮的交锋。诸多迹象表明,美国会进一步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加压力,并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美国人试图让中国人相信,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并增强其现代化程度,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长期发展都有益处。
这个命题应该是成立的。但遗憾的是,美国人自己并不希望应用。去年今日,中国据入世承诺,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服务对象范围限制,以及所有的非审慎性限制,外资法人银行可以经营各类客户的外汇和人民币业务。然而时至今日,美国仍明令禁止外资银行在境内吸收美国居民存款,不支持外资银行在美国当地扩充业务网络经营零售业务等。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在所有外资银行中,美资银行在内地分支机构的数量仅次于港资银行,排名第二。
与之相比,中国只是不久前才有招商银行获准在纽约设立分行,从申请算整个过程共历时28个月。而在此前16年中,美国监管机构竟没有批准一家中资银行在美国开设分行。由此可见,美国与中国在金融市场的开放问题上并不对等。尽管美国是全球金融开放的最大推手,但美国却并非世界金融开放的表率。
例如,美国还专门通过立法禁止外资银行加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系统,不支持外资银行收购兼并或控股美国银行,规定美国公民在外资银行董事会中占一定比例,限制外资银行跨州经营等等。
诚如有识者指出,美国的金融开放,实际上是一种通过种种限制,把进入美国市场的外资银行排斥在美国银行业主流业务之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本国金融安全为条件的强势的保护性开放。事实上,以新加破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来看,亦是如此。
国际经验都表明,由于外资的特殊性,各国在宣布开放态度的同时,实际上都给予本国银行业以一定的保护,并通过支持政策促进本土银行能力的提升。中国推行金融开放,亦应构建保护性的金融开放格局,在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之间寻求战略平衡。
需要始终强调的一点是,金融业不是简单的服务业,而是在国家整个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和战略地位。包括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内的整个金融体制,是一国经济体系安全的重要基石。尽管不能以安全为名放弃对外开放,但金融对外开放尤其要慎之又慎。
另一方面,中国应更多的寻求对内开放,给予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权利,至少恢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平衡,通过促进国内市场的有效竞争来提升本土银行的竞争力和监管水平的提升。从长远看,这是一国金融安全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