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10%。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要求政府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专家认为,2008年是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之年,为实现上述“硬指标”,需要相应地采取一些“硬招数”。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中国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此前根据3E模型(经济、能源与环境模型)对“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预测结果显示,通过广泛采取节能措施和提高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从2001年至2005年的10.5%降低到5.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低到0.56,比“十五”期间的1.1下降50%左右。
“即便如此,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也只能比2005年降低17.35%。”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研究员进一步阐释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还必须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
他认为,这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加速重化工业组织结构优化,加大技术节能力度,真正挖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如果第二产业内部的技术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取得更大进展,第三产业真正获得期望的增长,完成2010年的节能目标是可能的。”
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事实上,除了降耗目标,《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也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减排目标,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专家表示,与能耗指标不同,环境污染排放指标能否实现,不是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和治理污染投资能否到位。因为在技术上,使污染排放量总量降低10%并不缺乏手段,关键问题是执法要到位,迫使企业真正把降低污染排放落到实处。
同样根据3E模型预测数据,到2010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去除量必须达到2464万吨;二氧化硫去除量必须达到2291万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占各年GDP约1%的投资治理废水和二氧化硫(含污染治理和运行费用),如果加上其他环保投入(如,处理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核安全与辐射、危险废弃物等)和生态保护与恢复所需费用,完成2010年的环境目标需要的环保总投入占同期GDP的比例将高于1.60%的预定目标。”
齐建国强调,如果全国环境保护总投资强度和循环经济投资强度能够满足需要,则污染减排的目标就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