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8年的节能减排工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包括改革资源税在内的资源价格改革在千呼万唤之后能否顺利出台。
节能减排更需市场手段
回首即将过去的2007年,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出一系列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取得明显实效,其中不乏多项行政手段。“但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治理都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去解决,实现‘十一五’节能环保约束性目标,更应考虑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社科院一位专家表示。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原主任、美国俄勒冈大学客座教授胡涛也表示,“风暴式、命令式”的环境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机制。节能减排政策可考虑采取税收、价格等市场手段。“比如调整税收政策,把能源资源环境的稀缺性完全反映在市场价格体系上。”
成本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本没有得到充分反映,是中国目前节能减排进展相对缓慢的最大原因之一,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
近年来,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要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事实上,新一轮资源税改革从2004年起已拉开序幕,煤炭、原油、天然气、锰矿石有色金属矿产、铁矿石等部分资源品的资源税税额标准相继作了调整。
今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调高了焦煤、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产品资源税税额,并对盐资源税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有消息称,整体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
资源价格改革面临困境
在国内物价持续高涨的时候,如果推行能源产品价格改革对物价将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能源价格与物价变动具有明显的关联,具体为:对价格影响最大的是电力,1%的电力价格上涨将引起物价总水平0.089%的上涨幅度;其次是成品油,相同提价幅度将带来物价0.056%的上涨,原油是0.036%,煤炭是0.039%,而天然气和燃气是0.001%和0.005%。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测算,没有考虑市场需求的影响和企业对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此外,物价变动往往不是在一年或几个月内完成的,具体的传导需要过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元春教授说。
在“两个防止”成为宏观调控主要任务的情况下,资源价格改革的每一步进退都牵引着太多关注的目光。“诚然,能源价格上升短期内会对高耗能产业带来比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会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影响群众生活。但从长期来看,又势在必行,只有改革能源价格,才能推动产业机构升级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元春说。
日前闭幕的全国发展改革会议提出,明年要有控制、有步骤地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