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公司巡礼
  • 4:焦点
  • 5:焦点
  • 6:特别报道
  • 7:观点·评论
  • 8:财经新闻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焦点
    同比上涨6.9% 11月份CPI创下11年新高
    近2万亿美元 前11个月进出口超去年全年
    PPI传导效应始现 通胀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数据高位运行加大紧缩预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PI传导效应始现 通胀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2007年12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薛黎
      PPI传导效应始现

      通胀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本报记者 薛黎

      

      随着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CPI两大数据指标的发布,业内对我国全面通胀的担忧也在加深加重。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PPI创下两年多来的月度新高,同比上涨了4.6%,涨幅比上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CPI也创下11年来的历史新高。

      

      传导效应出现

      引导CPI创下年内新高的因素正在趋于多元化,相比10月份,食品、居住、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通讯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增速均有所反弹,但食品与居住类价格依然是主导因素。

      “鉴于居住类价格构成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与PPI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而从11月份PPI大幅反弹的比较来看,我们在10月份提到的PPI向下游传导从而引导全面通胀的压力正在逐步显现。”长江证券分析师李冒余表示。

      比较11月份的PPI可以发现,生产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逐步取代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成为推动PPI上升的主要动因,尤其是以石油为主的上游产品价格涨幅上升迅速,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美联储在9月份降息以后导致以美元为定价基准的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生产资料价格加速上涨改变了通货膨胀压力只集中在下游的情况,是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表现,反过来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又加大了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新增力量。

      

      通胀风险加大

      “我们之前一直担忧的短期内美元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中期内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外部需求下降的趋势将在明年延续,那么短期内以油价上涨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快速攀升给国内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将会有增无减。”李冒余说,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重构还处在快速增长前的准备期,因此可能具有更强的消化原材料价格上升冲击的能力,但是明年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溢出效应扩大化可能以及油价的持续攀升,无疑更进一步加强了我国PPI上涨的预期。

      天相投资指出,在顺差保持高位、国内货币供给依然充裕的情况下,PPI对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在加大。

      李慧勇表示,通胀和以下四个因素有关,一是消费的启动和国家对新增产能的限制,使得产品过剩的情况有所好转;二是过去几年产业整合带来的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企业定价能力增强;三是流动性过剩尤其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高速增长将最终体现在价格方面;四是原材料(包括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相当一部分要靠涨价来消化。在可以看到的将来,这四个因素都将存在甚至会有所强化,因此通胀压力会加大。

      

      明年任务艰巨

      业界普遍估计我国今年的CPI涨幅超4.5%,明年在PPI传导压力下,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相当艰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日前在全国物价局长座谈会上说,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也有很多有利条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重要物资供应充足、国家财力充裕、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通过努力,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上周五也指出,国家将采取六大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大力发展生产,保障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重点农产品的供给;加强粮食等重要产品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强化市场监管,抓好教育收费、医药价格、通信资费、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等监督检查;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