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涨价传导消费品市场
2008年01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兵兵
⊙本报记者 于兵兵
受国际流动性过剩、国内农产品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快速上涨的基本生活资料价格将2007年CPI最终推向6.5%的涨幅高位。而随着粮食、猪肉、食用油等原材料成本持续高居不下,下游产业链最终在2008年初掀起涨价狂潮。而根据记者的初步统计,目前多数行业涨价幅度在10%左右。
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的啤酒市场首当其冲,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各啤酒品牌涨价幅度在5%至27%之间。
除啤酒之外,肉类加工企业双汇暗传批发价格上调,但零售价格可能维持不变。有经销商认为,该做法正通过压缩流通环节成本,即经销商利润,而保护生产企业收益。
另外,乳品市场也正在酝酿涨价计划。有媒体报道,上海饮料市场,包括乳饮料、碳酸饮料、果汁等饮品价格纷纷上调零售价格,涨幅10%左右。
和啤酒市场不同,肉制品加工企业和一些乳品市场的调价看似迂回和低调很多。究其原因,分析人士指出,这和行业垄断程度相关。
东海证券消费行业分析员介绍,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各消费产业发展将出现分化,其中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行业,定价主动性更强,例如白酒和啤酒行业。而乳业、果汁和肉类加工业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调价相对谨慎。“另外,从发展模式上看,酒类等垄断型企业的发展重心是对品牌、资源和技术的再开发,相比之下,竞争型强的乳业、果汁和肉类加工业需要从管理能力、渠道控制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方面提升价值。”分析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