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路演回放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1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汽车周刊
    ■车坛资讯
    国内巨头“怯场”国际车展
    ■数据
    中国5虎闯底特律:收获胡萝卜还是大棒
    汽车业“龙象斗 ”五年后或见分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内巨头“怯场”国际车展
    2008年01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本报记者 吴琼 

      

      民营汽车企业频繁出击欧美国际汽车展之际,国内汽车巨头却集体失语。

      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从未对外公布过未来将参加欧美国际汽车展的计划。而在北京及上海的两大国内车展上,国内汽车巨头都是唱主角的。

      是什么造成这样鲜明的反差?

      有人指出,国内汽车巨头们没有多少自主品牌产品,因而不具备参加国际汽车展的能力。在北京、上海的汽车展上,这些巨头们拿出来的大多是合资企业的产品。一来,如有必要,这些产品的外资方自然会在欧美国际车展上亮相;二来,受合资协议或技术转让协议限制,这些合资的产品只能在中国销售。因此,中方根本没必要去海外参展,既费钱又费力。

      但这种说法似乎也并不能完全成立。以奇瑞汽车为例,尽管奇瑞已经在秘密开发进军美国的产品,但这只国内外公认的中国自主品牌“小老虎”也从未参加过底特律等国际汽车展。

      对此,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秦力洪客观地表示,“我们又不在这些地方卖车,总得先有车卖再参展吧。如果到底特律展给中国人看,那代价也太大了吧!”

      在奇瑞汽车内部流传着一句经典之言——“因为没有完全做好进入该市场的充分准备,所以决定暂时不参加国际汽车展。”

      另一家民营企业长城汽车也相当冷静。长城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商玉贵告诉记者,“赔本赚吆喝的事,长城汽车不干!”

      为什么说赔本赚吆喝呢?

      据了解,2005年吉利汽车参加底特律国际汽车展,耗资2000万元。一位关心海外汽车展的国内巨头高管告诉记者,“基本上一个能放3辆至5辆车的展台,都要花2000万元。这些钱主要是花在服务费和人工费上,厂地租金所占比例并不大。”

      由于中国汽车企业短期都不具备进入美国市场的实际能力,因此,这笔投资基本上无法在美国市场上收回。或许正因为这样,国内汽车巨头们只是予以关注,而没有参加欧美国际汽车展。

      所以,国内汽车巨头们对国际汽车展的一致看法是:投资回报率低的事不做,投资风险大、有损未来品牌形象的事不做。

      那么,民营汽车企业是冤大头吗?当然不是!

      “民营企业‘无知者无畏’。”一位从底特律返华、担任国内汽车前十强企业高管的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2006年,我重回底特律,参观了底特律国际汽车展。中国汽车的质量、设计甚至观念等各个环节,离底特律汽车巨头都有5年至10年的差距。”

      记者从国内汽车巨头处获悉,如果未来条件成熟,他们也会参加国际汽车展。但一旦参加,就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进军发达国家市场的准备。

      “我看到了,我征服!”这句恺撒的名言,在国内汽车巨头眼里还需要加上一个前提——“我看到了,我具备条件了,我征服!”

      对于民营企业和国内汽车巨头之间的鲜明反差,业内也有另外的看法:如某些民营企业是为了炒作,花一点小钱就可以起到巨大的宣传效果,节省了广告费;甚至还会引来当地的经销商合作伙伴。

      “长城汽车是一个对股东负责的企业。”商玉贵说,“如果一件事炒作的意义大于事实意义,长城汽车绝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