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盘点
  • T4:艺术财经·分析
  • T5:艺术财经·投资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1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汽车周刊
    解码汽车板块 资产整合“锻造”强者恒强
    ■汽车分析师圆桌论坛
    “两条路线”较量
    汽车企业再塑竞争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汽车分析师圆桌论坛
    2008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琼采访整理)
      

        看好乘用车市场 寻找“三优”公司

      ⊙安信证券 孙木子

      

      在中国乘用车领域,注意“三优”上市公司,即具有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公司。他们将获得超预期的高增长,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强。

      在目前已上市的公司中,只有上海汽车符合“三优”标准。

      上海汽车旗下拥有三家轿车类整车企业:上海通用、上海大众、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公司(生产荣威轿车),三者均在各自领域内具有明显的品牌认知度。此外,上汽通用五菱是最具实力的微车企业。

      从技术优势看,其合作伙伴通用汽车、大众汽车都是国际汽车业的佼佼者,拥有较成熟和优势的技术。在多年的合作中,上海汽车也培养了相当多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此外,上海汽车的母公司上汽集团购买了英国罗孚的核心知识产权;完成与南汽集团的并购后,原英国罗孚的所有硬件、软件技术资源将悉归上汽集团所有。上海汽车迅速拥有了自主平台研发能力,在国内汽车企业中独此一家。

      上海汽车的规模优势明显:上海汽车、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是国内乘用车销量前三名,三者的产能利用率都比较高。近年来,上海大众的产能明显不足,有扩产需求;上汽通用五菱是中国微车冠军,其主打产品五菱之星的单车销量高居榜首,规模效应不言而喻。

      至于下一个“三优”上市公司,则可能是长安汽车。前提条件是长安汽车整合了南方汽车相关资源后。

      如果考虑到尚未上市、可能上市的中国汽车集团,那么广汽集团凭规模优势、品牌认知度,最有希望成为“三优”公司。

      

      “三点”齐备 重卡更稳健

      ⊙华泰证券 刘辉

      

      从行业看,支持重卡增长的内在因素仍然存在:如计重收费、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等。2008年重卡业将保持增长,只是增长的速度可能会下降。欧Ⅲ排放的实施,对2008年的重卡销量影响幅度不会超过10%,而且影响也仅停留在某个很短的时间段内。

      另外,出口的增长将会抵御国内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中国的中重卡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中重卡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球的22%,但中国重卡价格只有国外价格的1/4 至1/3。预计,当国内重卡销量增长趋于平缓时,出口将成为又一个重要的拉动力量。

      在前期大幅回调后,重卡行业上市公司具备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如果我们对于2008 年市场预期得以兑现,那么部分重卡类上市公司将兼具较高的“期权”价值。

      在选择中,我们看中三点:后续车型储备丰富;产品组合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即车型被市场认可的时间较长;产品竞争力突出,能够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具体而言,潍柴动力、中国重汽都符合这“三点”。

      

      高成长性还数汽车零部件

      ⊙国金证券 李孟滔

      

      汽车零部件类上市公司以小盘股居多,流动性较差,大资金可以组合方式投资解决这一难题,同时分享这些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

      二级零部件供应商面临较大机会。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无法与国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竞争,但具备与国际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争夺国内市场的能力。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众多外资汽车集团进入中国,与其配套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均在中国设立合资、独资公司,其核心总成零部件的配套多掌握在这些企业手中,但多数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尚未进入国内。由于市场容量问题,国外的多数二级零部件供应商规模不大。

      我们认为,国内一些企业虽然在小总成上的同步研发能力较弱,但单一零部件的开发能力已经不逊于国外二级零部件企业。

      如做汽车热交换的银轮股份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出口占总收入比为39%;做汽车轮毂的万丰奥威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左右,出口占收入比重为67%;生产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成飞集成具有技术优势,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出口占收入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