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盘点
  • T4:艺术财经·分析
  • T5:艺术财经·投资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1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不必让开发商闭嘴
    广东下调电价
    不具普遍意义
    价格干预应着眼于长远
    农行股改“一行两制”面临潜在矛盾
    中国的顺差情结应该结束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价格干预应着眼于长远
    2008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仪云
      漫画 刘道伟
      ⊙姜仪云

      

      最近,我国各地市场的柴油批发价格近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挫。其中,成都市场跌幅达20%以上。现在,广东市场上供应的0号柴油报价为6700元/吨,同时还有少量优惠价格供应。上海市场的0号柴油维持在6300元/吨。而最高峰的时候,国内柴油价格达8000多元/吨,高得离谱。

      我们知道,商品价格上升一般有四种因素引起:一是通货膨胀,二是供求失衡,三是哄抬涨价,四是主动调价。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通过一种隐性因素表现出来,那就是人们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当预期未来某种商品价格可能上涨时,有些人就可能囤积居奇,人为制造供求失衡,以此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我国之前试图通过上调成品油价格来缓解成品油供应紧张态势,但未能如愿,反而出现了比油价上调之前更严重的成品油供应短缺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预期成品油价格还将上调,由此引发了囤积成品油现象。同时,国内不少炼厂纷纷“停产检修”,以静候成品油再次调价。由此引发了一定范围的柴油供应紧张,在一些地方,有的车辆因加不到油而停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实行价格干预,就可能导致囤积居奇行为的泛滥及炼油厂大面积“停产检修”,这必将导致成品油供应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价格干预的目的,就在于改变人们对未来某种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将直接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政府主要是从几个方面进行价格干预的:

      第一,明确的行政手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明确提出:“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这一规定浇灭了那些希望通过囤积居奇获取暴利者的希望。同时,修改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了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最高处罚额可达100万元)。这等于加大了人们对囤积居奇行为可能承担成本的预期。

      正是在国务院的明确表态发出后,人们对未来成品油价格短期内不会调整的预期明确起来,一些囤积的成品油被释放到市场当中,由于供应量大增,柴油价格迅即下跌。

      第二,明确增加供应的预期。供应预期的改变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性因素。在成品油尤其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国加大了柴油的进口力度。据报道,去年12月份,中石油、中石化柴油进口量超过了80万吨,创历史纪录。另据专家估计,中石化和中石油已经订购的约70万吨柴油1月交货。而在去年全年,我国柴油进口总量总共才162万吨。进口量的骤然加大影响了市场对未来油价走软的预期。

      第三,资源的合理调配。“油荒”现象之所以在局部地区出现,与成品油消耗与供应的区域性脱节有关。比如,云南、广西是食糖生产最集中的地区,柴油需求量大,供求矛盾突出,而国家发改委通过中石油、中石化向这些地方增调柴油,平抑了供应矛盾突出地区的柴油价格波动,避免了供求紧张信息向周围的传导。

      在特殊时期,政府的价格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证明也是非常有效的。笔者不否认,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商品的价格可以由市场自行调节,但是,对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商品价格,在任何国家都会受到干预。尤其在我国正逐渐深化市场改革的历史阶段,一些违背市场规则的操纵价格行为时常出现,只有通过必要的价格干预才能维护商品价格的稳定。柴油的价格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当然,油价干预不能仅仅着眼于短期行为。就在本人写作此文时,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石油巨头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过去几个月加大了进口,目前所负责供应区域的短缺局面已经缓解,中国下月可能暂停柴油进口。每年3月份是工程开工和农耕的开始,市场对柴油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如果在柴油价格刚刚下跌就暂停柴油进口,有可能再次加大人们对未来柴油供应紧张的预期,导致柴油价格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