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国各地市场的柴油批发价格近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挫。其中,成都市场跌幅达20%以上。现在,广东市场上供应的0号柴油报价为6700元/吨,同时还有少量优惠价格供应。上海市场的0号柴油维持在6300元/吨。而最高峰的时候,国内柴油价格达8000多元/吨,高得离谱。
我们知道,商品价格上升一般有四种因素引起:一是通货膨胀,二是供求失衡,三是哄抬涨价,四是主动调价。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通过一种隐性因素表现出来,那就是人们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当预期未来某种商品价格可能上涨时,有些人就可能囤积居奇,人为制造供求失衡,以此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我国之前试图通过上调成品油价格来缓解成品油供应紧张态势,但未能如愿,反而出现了比油价上调之前更严重的成品油供应短缺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预期成品油价格还将上调,由此引发了囤积成品油现象。同时,国内不少炼厂纷纷“停产检修”,以静候成品油再次调价。由此引发了一定范围的柴油供应紧张,在一些地方,有的车辆因加不到油而停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实行价格干预,就可能导致囤积居奇行为的泛滥及炼油厂大面积“停产检修”,这必将导致成品油供应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价格干预的目的,就在于改变人们对未来某种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将直接对市场行为产生影响。政府主要是从几个方面进行价格干预的:
第一,明确的行政手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明确提出:“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这一规定浇灭了那些希望通过囤积居奇获取暴利者的希望。同时,修改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了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最高处罚额可达100万元)。这等于加大了人们对囤积居奇行为可能承担成本的预期。
正是在国务院的明确表态发出后,人们对未来成品油价格短期内不会调整的预期明确起来,一些囤积的成品油被释放到市场当中,由于供应量大增,柴油价格迅即下跌。
第二,明确增加供应的预期。供应预期的改变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性因素。在成品油尤其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国加大了柴油的进口力度。据报道,去年12月份,中石油、中石化柴油进口量超过了80万吨,创历史纪录。另据专家估计,中石化和中石油已经订购的约70万吨柴油1月交货。而在去年全年,我国柴油进口总量总共才162万吨。进口量的骤然加大影响了市场对未来油价走软的预期。
第三,资源的合理调配。“油荒”现象之所以在局部地区出现,与成品油消耗与供应的区域性脱节有关。比如,云南、广西是食糖生产最集中的地区,柴油需求量大,供求矛盾突出,而国家发改委通过中石油、中石化向这些地方增调柴油,平抑了供应矛盾突出地区的柴油价格波动,避免了供求紧张信息向周围的传导。
在特殊时期,政府的价格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证明也是非常有效的。笔者不否认,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商品的价格可以由市场自行调节,但是,对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商品价格,在任何国家都会受到干预。尤其在我国正逐渐深化市场改革的历史阶段,一些违背市场规则的操纵价格行为时常出现,只有通过必要的价格干预才能维护商品价格的稳定。柴油的价格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当然,油价干预不能仅仅着眼于短期行为。就在本人写作此文时,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石油巨头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过去几个月加大了进口,目前所负责供应区域的短缺局面已经缓解,中国下月可能暂停柴油进口。每年3月份是工程开工和农耕的开始,市场对柴油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如果在柴油价格刚刚下跌就暂停柴油进口,有可能再次加大人们对未来柴油供应紧张的预期,导致柴油价格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