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机构
  • 6:信息披露
  • 7:时事
  • 8: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1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维权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维权在线
    证券“打非”利剑出鞘 投资者保护迎来新局面
    打非、宣传两手都要硬
    刑事和民事界限仍需明确
    证券“打非”民事赔偿十大共识
    警惕证券非法活动新动向
    刑事民事衔接有待细化
    原始股维权之路光明再现
    证券“打非”要做好管辖衔接
    尽早编写“打非”民事赔偿诉讼指南
    被告罪与非罪带来的困惑
    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
    案件审理有难度前景乐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证券“打非”要做好管辖衔接
    2008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副总队长 沈洁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副总队长 沈洁

      在证券“打非”中,公安抓了人,老百姓看在眼里,但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有没有为他们追回损失。老百姓的需求,我们看在眼里。在前两年修改证券法征求意见时,我们一些代表提出,要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问题在证券法中作出规定,最终我们的意见得以采纳。而四部门通知的出台,为投资者寻求一个合法的、合理的诉讼渠道。

      对于四部门通知,明确了非法证券发行活动中的相关主体的责任,包括出让股东、发行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对于出让股东或者是股份发行公司的责任,我们是看情况的。如果虚假出资,就是诈骗。

      现在的打非证券案例中,大多是以非法经营罪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其实,中介机构在其中只是体现为经纪、代理、撮合或行纪合同关系,表面上只是获取手续费,赚取加价往往采取比较隐蔽的形式。如果是间接地向出让股东追偿,只能通过民事或行政的程序。

      采取何种形式追偿,投资者可以自行选择。但是,追偿时就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管辖的衔接,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程序的衔接,二是地域的衔接。程序的衔接包括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的衔接。

      而投资者的维权也应该有专家予以指导,比如,可以由维权律师制订一些诉讼指南,也是比较好的做法。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