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机构
  • 6:信息披露
  • 7:时事
  • 8: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1 月 2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上证研究院
    财政与货币政策联手对经济结构调整加温
    面对世界金融巨头中国金融业能在扩大开放中做大做强吗?
    经济结构调整中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对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面对世界金融巨头中国金融业能在扩大开放中做大做强吗?
    2008年0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一部《红楼梦》,让不同人看出不同味道来。对于媒体上每天报出的新闻,不知观者是否也有不同感受?

      比如,最近这几个月,有几则新闻就很有意思。一则是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是一个月前的事;一则是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这是两个月前的事;还有一则是英国新任首相布朗访华,这是最近这两天的新闻。为什么要把美、英、法放在一起谈呢?这与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多少有点关系。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美方是由美国财长保尔森领衔,中美达成包括金融开放在内的31项合作协议或共识。另外,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处即在北京开业;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随行有不少工业巨子,中法签署了20多个合作协议。也许,人们关注的可能是环保、核能、民用航空等约200亿欧元的大单子。其实,这些合作协议中也包括投资促进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而英国首相布朗访华,随行的有不少金融界名流,自然希望深化两国金融合作。而伦敦证券交易所代表处在北京的揭幕,则明确传递了深化合作的具体信息。

      品味这一组新闻,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30个年头的时候,中国经济的核心部位——金融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开放,已迫在眉睫了。现在,在美英金融巨头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的时候,中国的金融业能做什么呢?能否在下一步改革开放中把自己做大做强呢?

      从条件看,中国金融业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把自己做大做强、做得于国于民有利,是有两大好筹码的:一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是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中国现在人均GDP才2000多美元,发展空间巨大;二是迅速扩大的外汇储备,也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金融力量。截至去年底,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53万亿美元。这两个条件,加上13亿人口与巨大市场,正是任何金融巨头都不会忽视的基本面因素。

      然而,尽管我们具有这些吸引人的条件,尽管这些条件也是我们能够把自己的金融事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虚拟性强、技术复杂、安全要求高的金融领域,我们还是初学者。加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还有许多课要补,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好发展金融强国利民这篇大文章吗?这是需要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人们倾心努力的。

      中国有句话叫,小事大以智、大待小以理。在美英金融巨头面前,我们还是初入行者,还在学习辅导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从市场到产品、从制度到思想、从策略到战略,直至各类金融人才的教育、培养,有一大截要赶呢。在这样的时候,如何用好我们的经济资源、金融资源,比如外汇筹备,是大有讲究的。而在此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整体上把握做大做强中国金融业的主轴,而不拘泥于一时一事,还真需要用大智慧。

      问题是,怎么才叫中国金融业的做大做强呢?或许我们可以列出四个方面的“作用”来考量,也许是比较实际的观察点。一是对改善民生的帮助作用。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这恐怕是吸引老百姓的基本要求;二是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金融业能够对各类经济体,特别是对创新型民营经济、农村经济提供切实的帮助,这也是实体经济对金融业的很现实的要求;三是对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催化作用。在为社会经济提供最需要最新鲜的“资金血液”的过程中,金融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一大衡量指标;四是对国家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的保障作用。这应该是对作为经济神经的金融业的最基本的要求吧。

      能够起到这样四大作用,中国金融业也就无愧于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