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持续扩大,除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长仍能维持较快增长外,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并预期全球通胀压力也将进一步上升。尽管目前说全球经济将出现滞胀风险还为时过早,但全球经济滞胀的早期征兆已经初显,这一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关注。
什么是“经济滞胀”呢?通俗地说,就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失业大量增加,同时物价持续上升和通胀压力加剧等。美国曾于上世纪70年代出现过经济滞胀。
由最新的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美国商务部于1月31日发布报告称,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年增长率降至0.6%,创下自2002年美国摆脱经济衰退以来新低,并预计2007年美国GDP仅增长2.2%,为自2002年以来最小增幅。美国劳工部分别于1月16日和2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去年12月CPI增长继续攀升0.3个百分点,去年第四季度CPI增长率为5.6%,去年全年CPI累计增长为4.1%,这个是近18年来美国CPI出现的年度最大增幅;今年1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7万,为自2003年8月份以来首次下降,当时为下降4.2万。尽管失业数据尚可,但一些经济数据都预示美国经济有可能会陷入衰退,难怪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美国经济尚未陷入滞胀,但已经有早期迹象出现”。
同样,来自欧元区的经济数据也显示,今年1月份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初值年升3.2%,创下14年来最高水平,远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低于但接近2%的通胀率目标。另据意大利央行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数据,综合欧元区众多经济指标、实时反映欧元区GDP增长前景的Eurocoin指数1月份已从上月的0.54下降到了0.38,该指数在去年12月份时已较11月份下滑了0.05。由此显示,欧元区经济增长呈继续放缓趋势。
在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与通胀压力上升困境面前,鉴于当前美国仅面临温和通胀压力,美国选择了持续大幅度降息和一揽子经济重整计划,以降低由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对消费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构成的巨大负面影响。当然,美国拯救经济的政策效果是否有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但是,美国奉行刺激经济的弱势美元政策,却会相应地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在高位运行,并导致全球性通胀压力继续增长。另外,弱势美元导致欧元和人民币等币种出现利差倒挂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欧元和人民币等币种的升值压力,在客观上会抑制欧元区和中国等经济增长。而且,次贷危机及信贷市场问题,也会抑制发达国家的消费性支出。由此,由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全球性通胀压力依然面临继续上涨的潜在风险。这暗示了全球经济存在着滞胀风险。
当然,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仍能维持快速增长趋势,但它们普遍都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如俄罗斯统计局于1月21日公布的2007年俄通货膨胀正式数据显示,俄消费价格指数2007年全年上涨11.9%。因此,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政府和央行(如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纷纷将控制通胀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美国经济增长真的出现了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也会影响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但弱势美元政策又限制了这些国家通过利率政策工具来发挥抑制通胀压力的作用余地。因此,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高通胀压力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它们今年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所以,2008年全球经济将面临更多的问题或挑战,其中是否会由经济增长放缓转化为经济滞胀,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