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8 年 2 月 22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杨少斌:现实主义也是“观念一种”
    李书安:以“人的方式”绘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杨少斌:现实主义也是“观念一种”
    2008年02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严冰
      杨少斌
      杨少斌 《纵深800米》系列
      ⊙严冰

      

      1992年,杨少斌怀揣千余元人民币,离开河北唐山的工厂,来到北京圆明园。自从选择从一个有职业的工人变成为艺术出走的盲流艺术家起,杨少斌就不再考虑风险和代价。如今已是功成名就的杨少斌,还是不断从自身挣脱出来,探索有悖于潮流的艺术道路。也许短时间并不被看好,但杨少斌相信:“做艺术要给自己意外,才能让别人意外。”

      

      要过称得上“生活”的生活

      “在圆明园的那段时期,生活很穷,但不是苦。我喜欢看凡高、高更的自传,人的一生能够怎么过,什么才是称得上‘生活’?这些问题只有在圆明园这种小乌托邦里才可以找到答案。”20世纪90年代初,玩世现实主义风格从圆明园兴起,玩笑、泼皮、无聊、嬉戏,种种标签根植于集体主义的消解和英雄主义信仰的失落现实中。在圆明园类似集体主义的“小乌托邦”环境中,杨少斌也画带有嘲弄扭曲笑容的人物,尤其是嬉笑着扭打的警察混合了更强的政治意味,这成为他早期作品最有代表性的风格。

      然而,杨少斌生性内向不善言辞,对周遭现实敏感多思,尤其少年时代的生活印迹使得他对于人内心深处的暴力本性和英雄主义不能释怀,难于真正的“泼”、“玩”起来。杨少斌“努力”地画了一段玩世之后,开始考虑如何创作跟自己内心真正相融合的风格。同时,现实的压力使圆明园的画家四散而去,杨少斌也由此迁到宋庄,开始走入新的风格。

      

      现实主义是观念

      事实上,杨少斌的作品进入拍卖市场的时间非常短。但其作品在进入二级市场之前,因为香港和海外背景画廊的推广,在一级市场一直稳定增长。在中国当代艺术尚无国内市场的1993年,其大画(2x2m)作品就已达到2,000美元/幅的价位。国际重量级展览对杨少斌作品的市场提升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1999年,杨少斌参加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后,其大画(3x3m)作品的价位也陡升到20,000美元/幅。2002年,他的作品初次进入国内拍场,遭遇了流拍的恶运,但相继参加了广东三年展、布拉格双年展、希克麻将展等一系列重要的当代艺术展之后,其作品在拍场上也越来越受藏家追捧。2004年,杨少斌作品再次涉足拍场,便以100%的成交率收场,之后每年成交率居高不下,价格也一路高涨,从原来的几十万飙升到现在的几百万。如今,杨少斌拍卖成交前十名中全部是红色暴力系列和国际政治主题,红色暴力系列更受国际市场认可。

      “噼里啪啦”飞溅的红色系列作品充分发挥了杨少斌对于人体冲突和内心躁动的思考。技术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况且红色暴力系列作品本身视觉的冲击力很大,含义反而很简单。这时候,另一个关乎人性残酷的题材进入他的视野,2002年之后,“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相继爆发,国际形势的巨变让杨少斌看到暴力不仅体现为对于身体的攻击,也体现为对意识、个人、思想的垄断和剥夺。

      杨少斌曾这样表示:“我喜欢往复杂里、往内心里走。在国际政治这类作品里,画面上看不到什么实质的威胁,但仍然能感觉到心理上的压迫。”

      2004年,还在创作国际政治系列作品的杨少斌,已经开始酝酿一个更大胆的计划。以煤矿为主题的“纵深800米”系列在2006年亮相,作品定位是现实主义。由最早的玩世到如今的现实主义,杨少斌在观念上可谓180度转身。而对杨少斌来说,现实主义也是“观念一种”。

      “纵深800米,就是要走现实主义路线。但我将现实重新组合,而不是纯粹复原。如何使用直面的现实,如何用客观的画面挖出我内心的东西?这是我需要做的。在我作品中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就成为‘一种观念’,它不是当代艺术中高深到费解的观念,而是可传达的思想、情绪甚至现状。我身在这种转变,心理也很复杂,我需要在复杂中找到最简单的方式。”

      

      影像的故事性将成为重点

      在杨少斌看来,现实主义再深入下去,就要开始关注语言问题。“语言再迈出第一步,又要回到个人性中。艺术不能是普遍性的。我并不看重艺术对社会的关照功能,因为不管艺术对社会采取批判、歌颂或者综合态度,始终都是只能反映普遍性的态度。而我要选择更极端的方式,往内心挖掘,需要去挖出一些我内心中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因素。”

      杨少斌欣赏电影大师费里尼、伯格曼,认为他们用强烈的个人化风格改变了电影的叙事方式。同样,他也喜欢大卫·林奇在电影中制造的紧张和让人把握不住的迷幻感。杨少斌说,他一直就在寻找这种陌生而不带普遍性的东西。这是他总在时代风格里选择逆流而上的原因。

      附录:杨少斌作品历年市场表现

                             

                

        

            

        

        

        

        

    排名作品名称估价(RMB)成交价(RMB)拍卖公司
    12006年作 《无题》760,000 - 1,330,0002,287,125香港佳士得
    21999年作 《暴力 NO 22》475,000 - 665,0002,059,125香港佳士得
    32000年作 《第一号》1,170,000 - 1,950,0002,059,200纽约苏富比
    42002-3年作 《错误位置No.1》 371,000 - 477,0002,026,720香港佳士得
    52001-2002年作 《NO.4》475,000 - 665,0001,717,125香港佳士得
    6《大哥已明显感到这已不是内部问题》1,000,000 - 1,500,0001,650,000浙商拍卖
    71997-1998年作 《第三号》1,240,500 - 1,654,0001,488,600纽约苏富比
    82006年作 《下一个就是你》1,000,000 - 1,200,0001,320,000北京保利
    92002年作 《致命一剂 / 红星星》636,000 - 848,0001,399,200香港佳士得
    102004-2005年作 《肉身》495,000 - 693,0001,188,000香港苏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