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流域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成员国更紧密的关系将有利于提高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甚至可以利用粮价来平抑当前高涨的国际油价。
洪森提“大米欧佩克”
作为全球一半人口的日常主食,大米价格上涨牵动人心。近日,部分GMS成员国陆续削减大米出口量,令全球大米供给少了1/3。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27日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就在此次会议前夕,泰国和柬埔寨公布大米出口禁令。越南也表示,今年大米的出口量将大减22%。
早在2006年,柬埔寨首相洪森就曾提出,湄公河流域有能力出口大米的国家应该成立一个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所谓“大米输出国组织”,以帮助稳定全球的大米价格。据统计,整个湄公河流域的大米出口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泰国和越南是全球第一及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近年来,飙升的国际油价令湄公河流域贫困人口的生活雪上加霜。
洪森说,柬埔寨已经呼吁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共同推动实施这一动议。洪森明确指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有石油,“大米输出国组织”则有大米,后者完全有条件与前者进行讨价还价。如果它们想买到更便宜的大米,就应主动降低石油的价格,或增产。
沈骥如则指出,面对本轮高涨的价格,中东国家的损失最大。据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的一些阿拉伯国家为了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实施了农业辅助型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经济建设中有限的资金大多被投入到工业,而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也不够,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况。因此,中东国家由原来的“世界粮仓” 逐渐变成了世界农产品的“头号买主”。
沈骥如还指出,中东地区的多数国家处在沙漠地带,常年高温,很少下雨,气候异常干燥,蔬菜种植的成本高昂,绝大多数国家高度依赖进口。而湄公河流域国家气候湿润,蔬菜出口具备较强优势。
环境问题成发展瓶颈
在昨日开幕的GMS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各国首脑将环境污染和劳动力短缺两大挑战,列为必须面对的两大主要问题。专家指出,特别是环境污染,将成为制约“粮食输出国组织”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最最新发布《大湄公河流域环境展望》的报告指出,近几十年来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趋势仍有望持续,但如果要使这一区域的贫困人口受益,经济发展就必须同扭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努力相匹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亚太地区办公室主任苏南德拉·什雷斯塔说,“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通过经济增长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方面已经相当成功。然而,人们的福利同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自然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任何变动都将不可避免地对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那些以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为主的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
报告警告说,如果不对这些现象做出回应,将导致无可挽回的生态破坏,对依赖于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造成深远影响,也将增加贫困和农村人口在面对健康威胁、自然灾害、食物匮乏等危险时的脆弱性。
报告提出,虽然水短缺还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快速城市化正对现存的水和卫生体系施加压力,导致局部性水短缺和污染。此外,随着生活、工业和农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日益加剧,水质也成为一个日益令人关注的问题。
报告指出,对淡水的未来需求在民用和工业领域将是增加最快的。当城市和工业的用水需求增加时,农业用水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因此,在多样化的水利用和使用者之间进行有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成员国全面深化合作
有关环境问题,《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家报告》指出,中国将积极推动GMS成员国在边境地区的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提高各成员国在危险废物非法越境转移和森林保护管理领域的政策执法水平,鼓励开展建立GMS各成员国的执法网络;并鼓励各国跨界经济贸易与投资活动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次区域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与投资能力建设。
农业方面,报告提出将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促进跨境农业贸易和投资健康发展;二是尽快落实禽流感防控关键措施,增强跨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能力;三是加快推广以沼气为主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四是充分发挥GMS农业信息网的作用,提高次区域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五是致力粮食安全与减贫事业,向纵深推动GMS乡村发展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共同发展的愿望,使他们把密切交通联系、提高本地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一体化视为平等发展和繁荣的基石。
专家们认为,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为次区域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和经济全球化共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区域一体化和密切经济合作,有助于提高区域合作各国的竞争力,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正好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对于次区域国实现优势互补、联合自强,增强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