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路演回放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环球财讯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金融机构
  • A4:金融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副刊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房地产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谨防货币政策伤害微观效率诱发“滞胀”
    应出手治理
    “大小非”失禁危害
    “弹性”调控政策应由观察期进入运作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出手治理“大小非”失禁危害
    2008年04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沪深股市持续下泻。肇事者之一的“大小非”,因此也沦为千夫所指。如此局面,全都是“大小非”之害?了解这个市场的人,其实都很清楚,“大小非”失禁固然是一大原因,但造成这种市况的成因并不简单。

      比如,“大小非”解禁后的资金分流对市场的冲击,显然与解禁前的估计不足和解禁后的处置失当有关。而在“大小非”开始解禁上市之时,直到现在,市场相关方面的木然,显然与股市的巨幅震荡有关。

      不过,回到本题,从事态发展看,“大小非”之患,绝非害于一时,也非就此完了。“大小非”问题,可以说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典型的股改后遗症之一。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股市难免会出现更持久的震荡。

      说“大小非”是历史问题,大家都能明白,这和早期扭曲的股权结构有关,而股权结构之所以扭曲,又与股市草创时期的动机有关。说简单点,就是企业低成本融资“圈钱”,至于对社会公众股东的回报,则很少考虑。

      反正是股民买者自负,到股市里融资,既便宜又不必担很多义务,这种意识在大股东那里根深蒂固,也就种下了大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冲突隐患。大股东只想占便宜,很少考虑公众股东的利益,考虑市场影响,更缺乏公平意识,这便是股市非正常波动的根源之一。

      而股改的启动,虽然试图通过对价等办法对社会股东进行 “补偿”,并以此为代价让“大小非”股东的股份流通起来,最终达成大小股东利益一致的目标,使股市回归其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但到目前为止的情况说明,这很可能难以实现。

      对那些成本低廉、获利丰厚的“大小非”股东兑现冲动,原先的退出设计显然是过于简单了,而且没有全面考虑这些资金的退出,将对市场有多大压力。因此,当滞后的股改后遗症暴露出来,股改的积极成果非但没有得到巩固,反而对经济社会造成了难以评估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这种影响已有明显反映。一是扭曲了股改目标,全体股东利益趋向一致的目标化变得虚幻;二是冲击了市场秩序,使市场供求关系和资金结构出现突发性失衡;三是对社会公众股东造成了新的伤害。至于对经济全局的影响,那就更大、更难评估了。

      股改出现如此令人困惑的后遗症,与一个重要理念被忽视有关,这就是股市的“第一性”,也就是它的社会公众性的缺失有关。股市是公众投资场所,是为公众投资在全社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不是公司不顾公众利益、恶意圈钱、兑现暴利的场所。

      股市的第一性是社会公众,而其最终目标也是社会公众。当初,在设计“大小非”解禁退出方案时,有没有考虑对社会公众股东的冲击、对市场的冲击、对经济大局的冲击?有没有考虑采取相应的减震措施来缓解这种冲击?有没有考虑,当市场一旦发生不正常波动时,应采取哪些危机处理办法来加以抑制?

      所有这一切,都与市场各方对股市的看法有关,对公众股东在股市中的位置有关。只有把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股改设计的第一位,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股市平稳运行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让股市回归其基本功能,才能使股市成为有效的社会投资场所。

      而现实又怎样呢?受“大小非”解禁影响,股市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急挫40%以上,留在市场里的投资人悉数被套牢,早先的对价补偿也损失得差不多了。股市在不同价值取向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下,出现如此巨幅的震荡,成了社会公众投资人的梦魇。

      现在,该怎么办呢?正所谓治病需从根上治。由于“大小非”失禁引发的资金紊乱,已经对市场供求关系造成了严重困扰,这就有必要从平衡供求入手,修正“大小非”解禁方法,维护市场稳定,保护包括“大小非”在内的所有投资人利益。

      现在出手,也许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