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国内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2008 年 4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商业地产“限外”政策暗松
    中外运长航整合“十一”前见分晓
    国内商用车争相提价应对成本上涨
    我国成世界上
    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
    深圳一季度
    商品房均价环比下降
    首季销量猛增
    中国市场成跨国车企“救星”
    17家民企跻身
    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
    香港首家廉价航空公司
    宣布清盘
    国际航协调低今年
    行业利润预期至45亿美元
    雅虎重要股东反对微软降价收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内商用车争相提价应对成本上涨
    2008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琼
      ⊙本报记者 吴琼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节节攀高,汽车业悄然作出反应。昨日,上海证券报独家获悉: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国内轻卡、重卡已经全面涨价。

      即使这样,因零部件供应瓶颈导致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商用车涨价后仍然供不应求。更有甚者,十年来首次出现整车厂求部分零部件供应商要货的局面。

      昨日,一位自主品牌商用车企业高层告诉上海证券报,“2008年以来,商用车普涨。国内轻卡全面性的上涨,福田汽车、金杯汽车已经上涨了不止一次。”

      记者从经销渠道了解到:一汽集团的系列轻卡涨幅在1000元至2500元、江淮汽车的轻卡涨幅在2000元至4000元间。涨幅最小的轻卡,也涨了700元至800元。

      国金证券汽车分析师李孟滔透露,“国内重卡也调高了售价,涨幅从4000元至1万元不等。国内重卡平均售价在30万元左右,涨幅在2%至3%。”据记者从另一渠道了解,某些重卡最高涨了近6万元。

      针对外界关于经销商取消优惠,故而车价上涨这一说法。该商用车企业高层否认了这一说法,“与商用车企业对外出售价相比,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提价。”

      据上海证券报了解,商用车企业提价较为频繁。该商用车企业高层告诉上海证券报,“2008年以来,有些企业几乎一个月涨一次价,有的甚至一个月涨几次价。”当上海证券报问及“国内商用车是否经过协商后,才统一调高售价”。多数企业表示:这是企业自发的行为,导致企业提价的主要因素是成本。

      “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增加了商用车企业的成本。”长江证券汽车分析师易俊丰告诉上海证券报,“钢铁、橡胶件是汽车主要原材料。今年铁矿石价格的大涨,提高了汽车用钢的成本;石油是橡胶件的主要原材料,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橡胶件的上涨。”

      据了解,即使轻卡和重卡调高了售价,也仅能分解部分成本压力。余下部分仍需要企业通过内部管理等方式来分解或自行消化。

      与轿车企业欲涨不能相比,商用车企业自有敢涨价的理由。易俊丰指出,“国内商用车的垄断格局较为稳定,重卡行业中,中国重汽、潍柴动力市场占有率远高于竞争对手;轻卡领域,一汽集团、福田汽车、江淮汽车的领先格局也相当明显。因此,商用车企业不会过于担心因涨价而失去市场份额。”

      从市场情况看,短期内涨价并未带负效应。由于零部件供应瓶颈等因素导致商用车的供不应求。

      “现在购车者不再谈降价、优惠,而是有车赶紧就要。因为受到零部件供应影响,我们的生产无法满足需求。”上述自主品牌商用车企业高层告诉记者,“由于成本不断上涨,一些核心零部件供应开始紧张。十年来首次出现整车厂求着零部件供应商的局面。我们甚至派采购员去零部件供应商处驻点、疏通关系,以求零部件供应商多供应一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