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机构
  • 6:时事
  • 7:信息披露
  • 8:信息披露
  • 9:专版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公司调查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周刊6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营销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4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财富人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财富人生
    一个美国女孩的创业故事
    穿越似是而非的迷雾
    父亲的
    烩面馆
    头陀苦行与不买房运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穿越似是而非的迷雾
    2008年04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晓晖
      ⊙张晓晖

      

      无论是经济学现象、社会现象还是股市现象,都有很多好玩儿的东西,而随着市场的下跌,这些好玩儿的东西都暴露出来了,反复咀嚼,耐人寻味。提几条,大家品品:

      好玩儿之一:股市下跌中,中国石油死守发行价。

      不知道是哪些缺心眼的资金在那里扛着中石油,一度就是不破16.7元的发行价,要说是为赚钱吧,大盘跌下来了,便宜柴禾遍地都是,还多都是一点就着的,要为赚钱,用得着买中石油么?要说是为了托大盘吧,老百姓都明镜似的,谁不明白在中石油上站岗的意思?中石油站死了岗就不是熊市了?反正大盘要调整,中石油干脆一步跌到位,不是更好么?中石油硬是不跌,其它个股只好玩儿命跌,结果损失更大,调整时间更长。

      或许托盘中石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证明,16.7元的发行价并不高,是有投资价值的。但结果还是撑不住,终于跌破了。实际上,中石油发行价高不高,老百姓心里有数,如果说刚上市开在48元的时候心里没数,现在心里总是有数了。所以,死守16.7元意义不大,好比说,您说大米16.7元一斤不贵,兴许能糊弄经济学家,能糊弄得了家庭主妇么?整天和菜篮子米袋子打交道的人能让您蒙了?

      抗战时期,孤军死守的中国将士令人敬仰,为啥呢?守土有责。但死守着16.7元的中国石油发行价的资金们,很傻很天真。

      好玩儿之二:抵制家乐福,是有效的博弈手段么?

      声讨CNN,对!抵制家乐福,则不大明智。当然,CNN太远,老百姓够不着,只能想出抵制家乐福的办法。但不明智就是不明智,为啥呢?冤有头债有主。

      与其抵制别人,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千多点把QFII放进来,五六千点把QDII放出去,结果如何?损失无算,有谁去算?何以在看不见硝烟的金融战争中,对手处处占先?对国内的分析师严格管理,何以对外资机构的“宋祖德”们不闻不问?让其大嘴巴信口开河?他们有没有考取什么投资咨询资格呢?

      市场跌下来还会涨上去,好企业不会因为股市的跌宕起伏而改变什么,反而给了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以廉价买入的机会。问题是,等涨起来的时候,我们会在网上看到哪些大爷又抄了底,哪些大爷又割了肉,那就要问问,为啥总是记吃不记打呢?

      好玩儿之三:中国人素质低又怎么样?

      经常看到网上消息,大致是中国人如何素质低,在国外旅游如何表现不好,让人家看不起和仇视。但是,奚落中国人的人,却没有谁拒绝接待中国人的生意。

      笔者在深圳下饭馆的时候很有感触,只要你花钱,你就是大爷,人家一口一个老板,客客气气,让你感觉自己真是“大爷”;东北的饭馆则又是一个样,老板娘拿你当兄弟,一口一个“兄弟”或者“大兄弟”,让你真的感觉到了家,再就着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火锅和小鸡炖蘑菇,从里到外都暖和透了;四川的饭馆则是拿你当贵客,点完了菜,“幺妹”喊一声“呦呵”,然后一连串的菜名炒豆儿般地报出来,清脆,亲切。

      可要是有的馆子,你花了钱,人家还对你翻白眼,怎么办?那就再也甭去了——对不对,咱花了钱还去装孙子,那不是有病么?

      中国人到哪里旅游,就给哪里送钱,大包小包地购物,您赚了中国人的钱,反过来再骂中国人素质低,这不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么?

      有关部门完全可以这样,中国人在哪里“素质低了”,就把哪里的旅游暂时关闭一段时间,让素质低的中国人在家里“闭门思过”,别傻呵呵地出去既花钱又装孙子。也看看少了素质低的中国人,尊驾的生意还那么兴隆么?

      其实,博弈是有很多方式的。

      好玩儿之四:分红、再融资的伪举手表决。

      有朋友告诉我,某股把31.53元的增发价都破了40%了,笔者倒很坦然,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的10.5元发行价不是还远远没有跌破么?

      奇怪的是,当初10.5元向机构发行,为什么中小投资者不拿一些呢?当然,拿不了,那是定向增发,那么当时何以就举手通过了呢?流通股股东占绝大比例的表决居然通过了,这能怪谁呢?

      后来,31.53元的非定向增发居然又通过了,面对中小投资者的定价整整比前面的定向增发价格高了两倍,这又能怪谁呢?

      都是举了手的。看来,我们还没有学会行使赋予我们的民主权利。

      比较滑稽的是分红。股改的时候,经常有承诺,大股东将对10送几或者10转增几投赞成票,于是股改通过了;每次分红,还经常会有小股东要求企业送股或者转增。

      好比说炸果子,两股面绞在一起炸出来,五毛钱一根,如果把您篮子里的果子拆成两股,然后告诉您分红了,当然您还得为此而交税,那不是捏着鼻子糊弄嘴么?可是,市场就在要求着这种所谓的高送配,这样的市场难道是价值投资的市场?能不向理性区域回归么?

      真正的好企业,我们未必愿意其分红,我们更愿意他们拿着利润去开拓市场、扩大生产,去赚更多的钱,伯克希尔几乎是不分红的,从每股7美元涨到十几万美元。

      但我们要求企业高送配式的分红,往往是为了炒作;而管理层要求企业分红,恐怕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分了就落在投资者手里了,不分的话,谁知道将来会怎样呢?

      说来说去,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合理的,但之所以存在,自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所谓“存在即合理”。我们要穿过思想上的误区,穿过很多似是而非的迷雾,去接近事情的真相与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