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陆家嘴论坛”召开之际,如何加快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成为参会的海内外嘉宾思考最多的话题。本次论坛参会嘉宾、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在论坛召开前夕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进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来共同推动。
李一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市场、机构等相关金融基本要素的支持,如果某地区的经济、金融等市场规模发展到相当程度,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将会是“水到渠成”。
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问题时,李一认为,这个过程需要“两只手”来推动,一方面是市场主体来推动,另一方面则是政府的推动。“首先,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要素,包括基础设施、交易规模、当地整体的经济贸易发展状态等。另外,许多历史经验表明,在各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基础设施、环境、法律构架、人文环境等内容。”
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这也把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除强调市场的主体作用外,政府政策的边界是什么?
对此,李一认为,首先,政府一定要有清晰、长远、战略性的设计,而且相关金融中心建设的设计越早越好。如果任由社会、经济发展自由推动,则有可能会造成无序竞争的局面,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合力的出现;第二,一定要做好认真的、脚踏实地的分析。比如金融中心的定位问题,究竟是建设国家性的金融中心,还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第三,不论建设区域、国家、还是国际性金融中心,都必须考虑整体法律构架、基础环境设施等的配套建设。还有人文环境建设,比如提供吸引金融人才的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除吸引金融人才之外,还要能够吸引那些为金融中心提供基础环境配套服务的人才。
在学习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时,李一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学习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灵魂”,也就是说,不应当只学习别人如何做、而是应当学习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一定要把中国的金融中心建设放在国家战略层面来思考,政府可以起到诱导作用、创造便利和良好环境的作用。同时,一定要把金融中心建设融入到国家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要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入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当中来思考。
谈及进一步完善国内金融要素市场的问题,李一说,金融市场满足了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同载体、参与者的不同需求,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金融风险的承受能力,由此而产生了股票、债券、期货等多种市场。“从市场交易的品种而言,市场需要进一步丰富交易产品,比如结构性产品等。从市场分类而言,债券市场等则需要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