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要闻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信息披露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 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8 年 5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形式大于内容的电信重组
    抑制电煤快速上涨须限制煤炭出口
    重视“最牛民房”
    中的民间智慧
    校舍倒塌原因
    应由专业机构调查
    灾后重建应对
    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灾后重建
    不应由开发商主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视“最牛民房”中的民间智慧
    2008年05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学
      ⊙王学

      

      5月12日的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汶川距离不到200公里的甘肃文县碧口镇的房屋,几乎百分之百地倒塌或被损毁而无法居住,然而在碧口镇窦家坝村,有一栋两层民房却屹立不动。新华社是这样报道的:5月12日地震后,房主任兴平立刻赶回家中看自己的房子,没想到建于1998年的两层房屋从外面看毫发无损,仅掉落几个瓦片。像任兴平这样几乎完好无损的民房,在碧口镇没有第二家,堪称此次地震中碧口镇灾区的“最牛民房”。

      我认为,在其他民房几乎全部倒塌的情况下,“最牛民房”能够完整保存下来,一定自有其道理。对于这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中体现出来的民间智慧,研究机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据悉,一些地震专家已经前往考察,了解这所房屋的构造与建筑特点。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看到建筑设计专家和建筑材料专家前往。

      这所房屋之所以没有倒塌,关键在于,它既非砖混结构,也非框架结构,而是砖+木的结构,各间房间之间的间隔并非砌以砖墙,而是用木质材料隔开,由于木质的特性,产生了一定的缓冲力,使得它能够经受住8级地震的考验。就目前而言,至少在地震多发地区,这种结构的房屋还没有出现过,而它的抗震性能在这次地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是非常有推广价值的。

      为了研究防御地震的房屋,日本花费了巨大财力。比如,日本在房屋的地基上装上类似弹簧的装置,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房子来回摇动,但是,弹簧却缓冲了大部分力量,确保房屋的安全。但是,这种设计技术难度要求较高,在我国收入比较低的中西部,推广这种技术有难度。另一种办法是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即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但这种设计不仅技术难度大,成本也非常高。第三种办法是把民宅设计成箱体,当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破毁,但是,箱体显然不符合中国人审美和生活习惯,也无法推广。

      但谁也没有想到,我国最普通的老百姓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设计出来的砖+木结构,在外形上与普通的房屋没有什么区别,材料当地都有,造价成本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节省了,技术难度要求也不高,几乎完美地解决了防震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已经被灾难检验了的宝贵经验,并加以进一步的完善,以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