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金融·证券
  • 8:时事
  • 9:金融
  • 10:公司调查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公司封面
  • A2:上市公司
  • A3:专版
  • A4:产业·公司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8 年 6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维权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维权在线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 投资者如何索赔
    “预增”变“预减”
    可否索赔
    维权需理性
    避免入误区
    认购“配债”未能足额获配属谁之过
    制约大小非违规减持
    可加入经济处罚手段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谨防证券咨询骗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制约大小非违规减持可加入经济处罚手段
    2008年06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奇
      ⊙陈奇

      

      最近,又有一家公司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违反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了超比例抛售。为此,上证所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对该“大小非”股东予以公开谴责,进入诚信档案,并对该公司的证券账户实施3个月的限制交易。笔者注意到,自从证监会对解禁股出台了新的规定以后,短短1个月,已经有好几家公司“顶风作案”违规抛售。从以前的几个处罚违规的案例看,除了对无锡市国联超卖万好万家股票,上证所督促其购回超额减持的股份外,其他几家都是无关痛痒的公开谴责,进入诚信档案以及限制交易。显然,现有的处罚,在“大小非”利益面前,显得十分苍白。为了眼前利益,它们宁愿违规被罚。如果不及时彻底制止,不仅政策和制度会失去应有的效用,而且对证券市场长期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制止违规减持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只有加大打击、处罚的力度,可加入经济处罚手段,才能让那些“大小非”们真正按规定减持。

      笔者建议,今后对违规抛售的“大小非”们,除了现有的公开谴责,记录诚信以及限制几个月的交易外,可以考虑对违规所得予以没收,并对该公司法人以及责任人,按照其违规的性质,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经济利益,只有用经济手段,才能真正让违规者不敢轻举妄动,才能让违规者无法通过违规获得违规收益。这样,才能让监管部门政令畅通,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