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专版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专版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专栏
    捐赠,本质上是一种自由
    外升内贬现实下,
    更优选择是什么
    这一刻,
    他就代表了中国良心!
    向市场经济社会转轨最关键一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升内贬现实下,更优选择是什么
    2008年06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 明 沈飞昊
      ——我看人民币汇改之四

      ◎张 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

      如果刻意降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实际汇率升值将通过更高的通货膨胀表现出来。因此,政府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在更快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之间选择。考虑到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劫贫济富”色彩、物价全面上涨将会损害价格信号配置资源的功能、严重通货膨胀更将影响社会稳定等,更快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由于国内通货膨胀形势比较严峻,人民币虽然对外升值,对内实际上在贬值。所以近来有一种反对人民币升值的观点认为,鉴于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因受到通胀压力的侵蚀而不断缩水,说明存在贬值压力,因此不该再继续对外升值。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表面上看起来有理,实际上似是而非。因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理论以及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的概念。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名义汇率无非是两个国家某种商品或一篮子商品的相对价格。以英国《金融时报》著名的“巨无霸平价”(Big Mac Parity)为例,假设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在美国卖2美元,而在中国卖12元人民币。在假定不存在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同一种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价格应该相同,即所谓“一价定律”是成立的,那么,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名义汇率就应该是1比6。如果美国物价稳定而中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即现在一个巨无霸汉堡在中国卖14元人民币,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名义汇率就变为1比7。

      换句话说,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前者的货币相对于后者将有所贬值。这一结论与中国当前的现象是矛盾的。因为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则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应该贬值,即人民币应该对内和对外同时贬值才对。要解释这一矛盾,就必须引入实际汇率的概念。

      所谓实际汇率的定义是,扣除了汇率因素之后的两国某种商品或一篮子商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是:本国价格乘以汇率,再除以外国价格的比率。仍以上述巨无霸汉堡为例,巨无霸在中国的价格为12元人民币,汇率为1人民币对六分之一美元,而巨无霸在美国的价格为2美元,经过计算后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等于1。实际汇率等于1的含义是,中美两国的物价在经过名义汇率调整后是完全相同的。在购买力平价成立的理想状态下,实际汇率永远等于1。例如,当巨无霸在中国的售价上升到14元人民币后,由于汇率变为1人民币对七分之一美元,而巨无霸在美国的售价依旧为2美元,则实际汇率仍然等于1。

      可是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理论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总是存在着“惊险的一跃”。购买力评价理论有个重要假定,即两个国家之间技术进步的速度是相同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美两国的技术进步速度差异明显。由于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因此可以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存在后发优势,因此平均而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就不再等于1了。

      解释为什么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实际汇率将会升值的理论,就是国际金融学中著名的巴拉萨—萨缪尔森定律。现在我们以中国为例来阐述该定律。假定中国国内存在两个部门,一个是贸易品部门(出口制造业),另一个是非贸易品部门(服务业)。再假定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总是快于服务品部门。由于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贸易品部门的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使得工资增长速度等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而这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然而,由于中国国内的劳动力市场是自由流动的,因此,当看到贸易品部门的工人涨了工资后,非贸易品部门的工人也会要求加薪,否则就会跳槽。面对这种情况,虽然非贸易品部门并没有发生技术进步,但也会把工资提升到与贸易品部门相同的水平上。由于非贸易品部门的工资上涨速度超过了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自然导致更多的货币追求更少的商品,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由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低于中国,在巴拉萨—萨缪尔森定律下,这就意味着美国的物价水平低于中国的物价水平。如果名义汇率保持不变,那么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就会升值。即使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升值,但只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低于中国物价水平相对于美国物价水平的增长速度,那么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依然会升值。

      现在让我们换一种角度来认识中国的现状。

      由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名义汇率显著低于均衡汇率水平,且中国国内要素市场价格的开放度远低于美国(要素价格也普遍低于美国),因此当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要素市场价格向市场均衡水平回归的过程中,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在所难免。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通货膨胀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代的。

      如果我们刻意降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那么实际汇率升值将通过更高的通货膨胀表现出来。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在更快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之间做出选择。考虑到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劫贫济富”色彩、物价全面上涨将会损害价格信号配置资源的功能、严重通货膨胀更将影响社会稳定等,更快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似乎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