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专版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数据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7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创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环球财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临时价格管制是必要的
    美国率先加息:全球通胀治本之始
    “限塑令”背后的沉重话题
    怎样解释政策目标与效果的“漂移”
    行政事业性收费应逐步走向终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限塑令”背后的沉重话题
    2008年06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郭凤霞
      ⊙郭凤霞

      

      一纸“限塑令”,不仅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更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全体国人的公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这项政策的执行力和影响力能持续多久,现在还不好多加评论,但各大超市卖场塑料袋一天的使用量,迅速剧减3/4,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记得年初,中国政府宣布将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消息时,曾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高度评价者有之,好奇者亦有之。有报道称这一行动非常“大胆”,很多发达国家都无法做到的事,中国却走在了世界前列。加拿大多伦多市长苗大为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国式”的禁令不会发生在多伦多,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那样做。但有趣的是,中国在环境保护上居然走到了我们的前面。”

      毋庸置疑,塑料袋以其方便、清洁和牢固,作为购物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由于价格低廉,免费赠送,出现了普遍滥用的现象。最直观的,我们在菜场买菜,一把青菜一个塑料袋,甚至几根葱一块姜都会给一个。按一个蔬菜摊位一天送出100只塑料袋来计算,200个摊位的一个中型菜场一天之内就可送出20000只以上,一个月60万只,一年则可能高达730万只,而全国有多少万个菜场都在这么做啊。我们知道,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要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可降解的塑料研制到现在,还远远不具备推广价值。如果采用焚烧的办法,则会产生大量严重侵害人体健康的二恶英等有毒气体。据了解,目前1000吨城市垃圾中,就有6吨塑料垃圾。这样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被塑料袋所覆盖。从这个意义上讲,“限塑令”就是对“白色污染”的一种宣战!

      如果追溯到源头,塑料袋普遍滥用的背后更是一种对石油资源的浪费。按照中国消费者每年使用30亿个塑料袋来计算,大致要用1300万吨石油。“限塑令”出台的另一个背景应该和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下有关。从2006年3月起,石油价格从每桶60美元开始走高,只用了两年时间就翻了一番。到今年5月22日,已经飙升至每桶135美元。根据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的预测,国际石油价格将长期走高,不排除年内突破150美元,2010年达到200美元的可能。尽管我国是世界产油大国,石油产量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五,但石油消费量的增长远远大于产量的增加。随着我国国内对原油进口的需求量持续上升,高油价也直接导致支付原油采购成本的上升。而这高昂的成本,最终还须由国内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各行各业来承担,从而降低行业利润,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再说的远一点,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到底还能开采多久,能供人类使用多少年呢?任何一种资源都会有耗费殆尽的时候,因而节约使用能源绝对不应该是一句空话。

      最近几天,“限塑令”正在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有人认为自正式实施以来,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限塑令”正在化为很多人的自觉行动,说明国人的环保意识大大觉醒;也有人认为,或许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妙,不要变成另一场秀,再重演一次性筷子的故事。笔者以为,“限塑令”并不是“禁塑令”,在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购物工具出现以前,塑料袋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中,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通过“限塑令”,像以前那样普遍滥用的情况一定会大大得到改观。  

      一只不起眼的塑料袋,牵扯到的话题却尽是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资源利用这样沉重而又宏大的话题。事实上,从纸袋、布袋到塑料袋,每种购物工具的变化都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演化,但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要以消费资源为代价的,当我们消费不起的时候,改变这种方式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