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环球财讯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地产投资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8 年 6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专栏
    国际环境捆住了我们控制通胀之手
    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最稀缺的条件
    伯南克是个阴谋家?
    匪夷所思:日本特大工程特大亏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伯南克是个阴谋家?
    2008年06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程 实 沈飞昊
      ——次贷危机中的美国货币政策系列之三

      ◎程 实

      金融学博士,供职于ICBC城市金融研究所

      在如今的八卦财经媒体氛围中,似乎言不称危机,笔不及战争,道不明阴谋,秀出的观点就略输文采、稍欠深度、有失火候。笔者写本系列的初衷就是想尝试用粗浅的语言简述和评价次贷危机中的美国货币政策,结果这点“浅陋”很快就受到了鄙视,一位网友在本栏上篇文章“伯南克会是个好射手吗?”后跟帖道:“越南已经陷入泥潭了,伯南克的第一粒球进了”。

      好一个吸引眼球的观点,不是吗?而这位网友给出的理由则更加惊世骇俗:“美联储的球门是新兴市场国家,不是美国金融稳定”。必须承认,这种阴谋论逻辑及其结论的确很对猎奇者的胃口。毕竟,跌宕起伏的悬疑片远比枯燥乏味的纪录片扣人心弦。但遗憾的是,现实经济的历史并非是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阴谋堆砌而成,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幕后安插进种种自以为高明的主观臆断,在愉悦大众之余,可能只会带来曲解历史、误导预期和激化矛盾的非理性结果。

      在快餐文化和“注意力经济”的刺激下,现在这种阴谋论逻辑俨然成了流行思维方式。而恰恰在此时,次贷危机激情爆发,美联储大幅降息,美元汇率跌跌不休,国际油价一路狂升,国际粮价节节攀高,全球通胀四处开花,各国股市波澜起伏,这种市场异动无疑给阴谋论者提供了挥舞画笔的最佳素材,用简单、缥缈的线条将多个经济现象勾串在一起,不就成了一幅金融战争图了么?

      这种“画法”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笔走偏锋、着墨不实,过于“意识流”。比如上文那位网友就把结论建立在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基础之上,其将美联储的政策调控目标定位于抑制新兴市场实在不着边际,维持美国物价稳定并在此基础上维持经济增长是美联储自成立至今的不二目标。别忘了,美国是当今世上最强大的经济体,还有什么比强身健体更符合美国利益的呢?当然,不能否认,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产生“溢出效应”,给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他经济体带来或多或少的间接影响,但这和美国“蓄意为之”显然是两种概念。

      美国货币政策同时具有对内对外深远影响,是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金融体系历史沿革的产物,虽然说美国由于这种主导地位而获得了诸多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有义务”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事实上也并不存在任何“超国家”的监管机构在维持美国货币政策权利和义务的均衡,而且就算假想有这种机构存在,也不可能对美联储“美国利益最大化”的个体主义行为形成有效制约。美联储不是全球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旨在减小美国通胀、促进经济增长、平稳美国金融市场的种种努力都无可厚非,如果这种“个体理性”由于其政策的外延性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集体非理性”结果,那么美国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而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金融结构自发的再变化也会削弱美国的主导力量,让国际金融秩序在混乱中重新迈向另外一种均衡。

      在笔者看来,大部分局部金融危机并非惊天阴谋酿造,而是两种“非均衡”激情碰撞后不对称调整的必然产物。任何经济体在打开国门、共享全球化收益的同时就应该认识到这是个“非均衡”游戏,接受美国经济相对强势、美国货币政策具有溢出效应的事实。如果无视全球化风险,在过于乐观、盲目自信的背景下偏向超出自身潜在风险承受能力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方式和金融发展模式,一旦美国货币政策的内视目标和外延影响在特殊时期发生冲突,那么两种“非均衡”都会自发调整,只不过国际金融秩序的调整是缓慢的,而受到外部冲击的经济体却将在短期、大幅、快速调整中与局部金融动荡乃至金融危机致命邂逅。

      这似乎恰恰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当次贷危机后美联储旨在化解危机影响的内视性政策与其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的外延影响发生剧烈冲突之际,一方面国际货币体系正由单极向多极缓慢调整,而另一方面越南也经历着“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式的危机式剧烈调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加入全球化游戏的经济体是否忽视了这种外延影响而采取了有失审慎的发展方式和应对策略。

      正是因为如此,阴谋论对于避免越南式金融危机的重演没有任何建设性,而且它甚至可能变成破坏金融稳定的“败笔”。因为在次贷危机之后动荡不安的市场环境下,全球货币政策的合作对于共同抵御全球通胀风险和减小整体市场波动性至关重要,而阴谋论的流行毫无疑问将恶化合作氛围,使一系列旨在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性的高端对话难以达成卓有成效的共识。

      笔者以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眼下的理性之举是正视美联储政策的外延性并研究分析其可能的变化,好好反思越南危机中外部风险管理的教训,力求保持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均衡化”发展步伐,避免“非均衡”国际金融结构由于本国自身的非审慎应对而引发金融动荡。

      从短期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期降息7次325个基点的宽松政策业已导致全球通胀压力普遍加大,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后期加息可能性的不断增强则可能导致全球过剩流动性在流入之后重新流出新兴市场,这意味着新兴市场既要坚定不移地与通胀斗争到底,又要做好应对国际资本大进大出的预防性准备,以避免汇率过快过大变化,审慎增强金融市场开放度,加强货币政策创新与合作。从长期看,致力于减小两种“非均衡”,是降低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爆发可能性的根本途径,这势必要求新兴市场既要完善基础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避免透支增长和盲目赶超,又要稳健有序地加强区域货币体系一体化发展势头,增强多元化投资方向,以促进世界经济金融多极化转变的方式减小单一国家货币政策的外延性影响。